退火是什么意思啊 退火是什么意思( 三 )


再结晶退火 应用于经过冷变形加工的金属及合金的一种退火方法 。目的为使金属内部组织变为细小的等轴晶粒,消除形变硬化,恢复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和形变能力(回复和再结晶) 。若欲保持金属或合金表面光亮,则可在可控气氛的炉中或真空炉中进行再结晶退火 。
去除应力退火 铸、锻、焊件在冷却时由于各部位冷却速度不同而产生内应力,金属及合金在冷变形加工中以及工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也产生内应力 。若内应力较大而未及时予以去除,常导致工件变形甚至形成裂纹 。去除应力退火是将工件缓慢加热到较低温度(例如,灰口铸铁是500~550℃,钢是500~650℃),保温一段时间,使金属内部发生弛豫,然后缓冷下来 。应该指出,去除应力退火并不能将内应力完全去除,而只是部分去除,从而消除它的有害作用 。
还有一些专用退火方法,如不锈耐酸钢稳定化退火;软磁合金磁场退火;硅钢片氢气退火;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等 。
[编辑本段]其它相关
——————————————————————————–
退火 annealing
将工件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在于: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完全退火 。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 。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 。②球化退火 。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 。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 。③等温退火 。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 。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 。④再结晶退火 。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 。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 。⑤石墨化退火 。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 。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 ,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 ,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 。⑥扩散退火 。用以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 。方法是在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 ,将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并长时间保温,待合金中各种元素扩散趋于均匀分布后缓冷 。⑦去应力退火 。用以消除钢铁铸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 。对于钢铁制品加热后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100~20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消除内应力 。
退火
为了消除塑料制品的内应力或控制结晶过程,将制品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而后慢慢冷却的操作 。
——————————————————————————–
退火 annealing
加热使DNA双螺旋解开,在一定的条件下,两条互补的单链依靠彼此的碱基配对重新形成双链DNA的过程,亦即复性过程 。热变性的DNA单链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可以达到很好的退火 。退火的两条单链可以来自同一个双链的DNA分子,也可以来自不同的DNA分子 。退火是变性的逆转过程,它受温度、时间、DNA浓度、DNA顺序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 响 。如PCR反应中引物与模板DNA的退火,核酸杂交中探针与被检DNA的退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