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卖爆的男装,被收购了( 三 )


数据分析平台识微商情曾就Gap出售中国业务传闻进行舆情分析 , 其中有近50%的网友表达了负面情绪 , 而宣泄点基本是对产品的吐槽 。
其中有32%的人认为Gap售价偏高;29%的人认为Gap产品设计不够吸引人 , 存在logo过大、设计单一等问题;另有29%的人认为其质量不过关 , 有易变形、褪色的缺点;还有10%的吐槽表示Gap的尺码过大 , 对于中国消费者并不友好 。
网上曾流传一个关于Gap的段子:"如果要买基本款 , 你会直接去优衣库;如果要买大牌范平价款 , 你会去ZARA或更便宜的H&M;只有在逛街过程中刚好路过一家打折的Gap才会进去看看 。"
社会趋势观察家詹姆斯·哈金曾在《小众行为学》中指名道姓提到了Gap:"Gap的目标顾客很难被俘虏 , 它的目标顾客是每一个人 , 如果你是满足所有人的东西 , 那你什么都不是 。"
03 巨头集体退潮
排在预售榜单第一的Gap已经"卖身" , 排在第二的思莱德日子也不好过 。
今年上半年 , 思莱德母公司绫致集团发布公告 , 公告称 , 2022年4月 , 绫致股东会已做出重要决定 , 将于今年7月31日前关闭Selected(思莱德)在中国的1300多家线下零售店铺 。
尽管疫情影响了线下业态 , 但思莱德的症结并不在此 。思莱德在《告知函》中解释道 , 后疫情时代下消费习惯的变化 , 思莱德原有的商务剪裁和商务休闲调性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
思莱德在过去的两年进行了全面转型的尝试 , 试图突破商务休闲风 , 但收效甚微 , 加之购物中心和商场客流量减少和高昂的店铺成本 , 思莱德门店运营艰难 。
ZARA、H&M、Forever 21等巨头接连折戟中国 。
2021年 , ZARA母公司Inditex宣布旗下Bershk、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大品牌在2021年中前全面退出中国线下市场 。更早一点 , 2017年 , ZARA便关闭了在中国区最大的旗舰店 。
H&M也不好过 , 2021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直接挫伤了业绩 。H&M财报显示 , 2021年一季度 , 其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1% , 而仅到二季度 , 这一数字就变成了下降23% , 到三季度 , H&M中国市场销售量在集团内已跌出前十名 。
运动服饰领域的巨头耐克和阿迪也纷纷败下阵来 。今年8月安踏发布半年报 , 其营收体量相当于1.1个耐克和2.13个阿迪达斯 , 成功问鼎赛道第一 。
双十一预售榜单中 , 前四名分别是FILA、李宁、安踏和迪桑特 , 其中有三个品牌都是安踏旗下 , 耐克和阿迪达斯已经跌到第五、第六的位置 。
阿迪达斯CEO罗斯德此前接受采访时曾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与以前相比 , 如今的中国消费者 , 喜欢(产品中)有一种‘中国的感觉’ 。"
罗思德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2018年 , "中国李宁"横空出世 , 开启了国潮时代 。也正是在那一年 , 阿迪达斯的市占率由涨转跌 。
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拥有更强的文化自信 , 更注重商品的文化意涵与价值建构 。据抖音电商数据 , 国货消费群体中18-30岁年轻群体占比接近40%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在《2021国潮新消费产业洞察报告》中指出 , 2018年是"国潮元年" , 2021年-2030年 , 是国潮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伴随人群迭代 , 中国消费品牌将迎来百年未有之复兴、崛起新机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