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的传说【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 。 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 。 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 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 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 。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1、放河灯 。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
2、烧街衣 。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 。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 。 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
3、做茄饼 。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 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 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
4、烧袱纸 。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 。 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