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 路不拾遗的解释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 路不拾遗的解释是什么


【解释】: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自】: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释义】:百姓富了,人们恒一,路不拾遣,国家就没有诉讼了 。【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 路不拾遗的解释是什么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两个词,最早是北宋时期,司马光在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中用到的,原文是“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这句话听起来也很清楚明白,就是说某一个时期,社会风气已经不是“良好”能够形容得了的,而应该是非常优秀 。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会据为己有,晚上睡觉不用关门,如果是商人和游客,一时间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就那么露营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根本不用担心财物会有所损失 。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 路不拾遗的解释是什么


可以想象,这样的社会风气,用“乌托邦”来形容都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司马光写的这段,有没有历史对照呢?自然是有的,他写的就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现状 。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 路不拾遗的解释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正确解释 路不拾遗的解释是什么】 贞观之治,一直都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出来的国策,并且在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扬而来,运用的还是道家的治国思想 。道家思想在西汉初期也有所运用,著名的窦太后也一直坚持着,并且在这样的治理环境下,就为汉武帝继位后的一系列举措提供了雄厚的财政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