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和幕僚的区别

原创
龙门大佛的面相跟武则天的脸有关系吗?

面首和幕僚的区别


任见
目录:
【面首和幕僚的区别】一,遗训与偶像
二,汉化卢舍那
三,佛教被阉割
四,集权的标本
一,遗训与偶像
假若佛教是一条河,在它的源头,是没有造像和偶像崇拜的 。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原意,是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虽然释迦牟尼本人未能免俗,称自己为最高种姓的一分子,但他对婆罗门的背叛是明确的 。
释迦牟尼生前不许偶像崇拜,遗训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不立偶像” 。因此在在印度佛教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纪都是没有偶像的 。
公元前二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代,印度寺院有佛座和雕塑了 。但佛座上是空的 。可能他们想搞个偶像,怕违背了释迦牟尼的遗训,或者觉得他们的偶像太神圣了,怕描绘、塑造不好给亵渎了 。总之,没有 。
最早的佛像当然是释迦牟尼的 。不在寺内,不在莲花座上,在钱币上 。发现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一处古犍陀罗国遗址 。
这枚古钱币上的释迦牟尼像,穿着希腊衣服,样子也是希腊风味,像的周围是希腊字母拼写成的“佛陀”字样 。还有发掘出来的貌似古希腊人形象的早期佛像,骨瘦如柴、头有光轮的苦行僧 。
展开全文
这样的情形至少说明,佛教向西传播了,并且变味了 。
这个很好理解,古希腊人是喜欢造像的 。古希腊神祇众多,并且诸神都是有艺术造像的 。古希腊人中信奉佛教的,为了崇拜,反而背离佛教老祖宗释迦牟尼的遗训了 。
中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修建于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佛的造像真正出现了 。
“中国西域”的人比希腊人更喜欢“具象化”,好像一种宗教抽象化了他们没有着落似的,他们得向同胞们指出:“呶,这个就是某某佛,这个就是某某佛,趴下,拜吧,伙计!”
具象化是较低层级的知识传播的特征 。小学和初中的知识都是具象的,读到大学、研究生就不再具象了 。
早期西域佛像是什么样子的?西方人样子的,专业人士称其为“雅利安人”模样,高鼻子,薄嘴唇,大下巴 。这个已经有克孜尔千佛洞的早期造像佐证 。
古代新疆土著居民是蒙古利亚人,东方厚嘴唇 。他们没有按照自己的模样塑造佛像,而是按照西方人的模样来塑造,这说明,在“阳关”之西,古人更认同佛教的“外来”性,“舶来”性 。
厘清佛教造像的以上脉络,是任见先生要论证其后“佛教东渐”过程中的“汉族化”,佛教东土造像的“汉人化” 。
佛教在阳关之西,经历了漫长的预热和生长过程,东进以后,跟汉族地区的文化嫁接得非常不错 。
中华民族比古希腊人更喜欢膜拜泥胎,更喜欢“具象”的东西,君不见有的深山里一棵怪树、一块奇石、一个水坑甚至半拉碾盘前面就跪倒了一大片众生吗 。
佛教逐渐中国化的同时,佛教造像逐渐汉人化 。年深月久,谁也不觉得奇怪 。有人就坑和泥,向善男信女们解释说佛教的祖宗们有“千万化身”,算是一种貌似文化的解读吧 。
其实,质疑佛教造像汉人样貌的人少之又少,一般都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或者根本想不到这个问题 。再说,佛教都汉化了,造像不汉化,合适吗!
汉化是逐渐的,也是清晰的,从敦煌石窟,到云冈石窟,再到龙门石窟,三大步跨栏的过程明白可见 。
二,汉化卢舍那
龙门石窟的代表雕像卢舍那被汉化得最为彻底,鼻梁变低了,耳轮巨大了,汉族人心目中的“福相”出现了 。实际上,卢舍那不姓卢,籍贯也决不在洛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