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北方 , 荡秋千是少数名族的一种运动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 。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 , 因其设备简单 , 容易学习 , 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 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 。汉代以后 , 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
荡秋千的注意事项-荡秋千的习俗来源
荡秋千习俗的详细介绍
荡秋千的形式 。
1、哈尼族荡秋千 。
每年元宵节期间 , 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有荡秋千的习惯 。一过正月初十 , 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 。从搭成到正月十六 , 每天都要荡一阵子 , 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 。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恰 , 锻炼身体和意志 。无疑 , 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 。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 , 荡秋千能祛除疾玻
2、朝鲜族荡秋千 。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民间游戏 , 每逢节日聚会 , 人们便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 , 聚集在参天的大树下 , 或高耸的秋千架旁 。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 , 在人们的欢呼、叫好声中荡起了秋千 , 她们一会腾空而起 , 一会俯冲而下 , 尽情地欢乐 , 长长的裙子随风飘舞 , 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具体的比赛方法各地也不尽相同 , 但有个共同点 , 那就是都以高度作为决定胜负的标准 。现在有些地方在秋千蹬板下系一个标有尺寸的绳子 , 以此来测量高度 , 决定胜负 。以荡秋千来增进友谊 。
3、端午节荡秋千 。
【荡秋千的注意事项-荡秋千的习俗来源】过端午节 , 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 由于地域广大 , 民族众多 ,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 , 秋千 , 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 , 最早叫千秋 , 后为了避忌讳 , 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 , 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 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 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端午节活动方式 。
二、荡秋千的含义 。
1、荡秋千寓意生活惬意 。“过梁悠”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干 。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木轮 , 轮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 , 四个人坐在踏板上 , 由其他人摇动摇盘 , 使大木轮转起来 。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 , 或高或低 , 自在悠荡 , 煞是惬意 。
2、“板不煞”式 , 寓意健康 , 长命 。“板不煞” 。板不煞就是“摔不死” 。搭法是: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穿一个辘轳头 , 上面绕一条粗绳(只绕一遭) , 两头垂下 , 其中一个绳头上固定一根脚踏棍 。开始耍时 , 两只脚踏在踏脚棍上 。两腿夹绳 , 两手紧拽另一个绳头 , 使绳子这头往下转 , 那头带着人往上升 。秋千横梁上头的半圆形荆条吊着花生、糖果、香烟、酒等赏品 。谁能升到上头 , 牢稳地固定在辘轳头上 , 再伸手向上去摸赏品 , 谁就是好样的 。摸着哪一种奖品 , 就奖给这个人 。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摔下来 , 或者上去了没把紧辘轳头 , 又滑溜下来或摔下来 , 故名“板不煞” 。由于秋千架下垫着松软的沙土或柴草 , 不会出危险 , 又称“摔不死” 。
推荐阅读
- 怎么清理微信
-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哪些
- 全棉面料的优缺点,纯棉面料缺点
- 电脑没有摄像头怎么办
- 我的娜塔莎的演员
- 吃蛋挞皮上火吗?蛋挞皮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 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我爱的女人们播出时间
- 为什么端午节佩戴香囊?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作用
- 犬窝咳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