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应该做什么

大暑节气什么是“三伏”?
所谓‘‘伏天”,是指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夏季经历的一段晴朗少雨、酷热难耐的天气 。“三伏”就是把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三伏,也 叫作初伏、中伏、末伏 。从每年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算起,第一个10天为头伏,第二个10天为二伏,第三个10天为三伏 。
进入‘‘三伏”叫作“入伏”,"三伏” 的整个时期叫作“伏期” 。由于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不同,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也不同,一般入伏是在7月12日?7月22日之间,"三伏”大概处于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 。
在这个时期,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从而使热量积蓄增多,温度升高,天气异常炎热 。民谚就有"热在三伏”之说 。
什么是节气中的“大暑”?
每年公历的7月 22日或23日就是大 暑 。大暑是一个反映 气温变化的节令 。古 语说大暑即炎热至极 也 。这时的骄阳如烈 火,晒得大地上热气 蒸腾、热浪翻滚,就是 阴天也热得人大汗淋 漓,闷得人透不过气 来 。
大暑节这天夜晚 观测北斗星的斗柄指 向未的方位,也就是 西南方 。这个阶段一 般在农历六月,又叫 未月、暑月、伏月、荷 月 。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一般都在二伏里 最热的中伏阶段 。
人 们会找背阴处乘凉躲 开阳光的照射 。大暑时节的地面温度是一年 中最高的,地面的水分受阳光照 射及高温的蒸发形成潮湿的空气,升到天空遇到髙空的低温气团很 容易形成降雨 。夏季的雨水十分 重要 。
俗语说“大暑天,三天不下 干一砖”,此时的庄稼对水分的需 求量是很大的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 菜 。”大暑时节,有些地区的棉花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 。"七月小暑连大暑,茶园出来 去摘棉 。
”棉花地里干枯的叶杆上长着一朵 朵棉桃 。棉农们将头包好,将摘下的棉花放 入袋中 。大暑时节,南方的早稻已经是 “禾到大暑白夜黄”了 。此时的农民 则要“早稻抢日,晚稻抢时” 。
“大 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大暑虽然 很热,但地里的庄稼不等人 。一到 了大暑节农民顾不得歇息,看着金 黄色的沉甸甸的稻穗,就是再累也 要想办法把庄稼收回去 。
大暑节气 大暑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大暑养生应该注意化气生津、化湿除烦 。
1、化气生津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正是酷热盛行之时 。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 。
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 。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 。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 。
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 。日常饮食应注意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如莲藕、蜂蜜、大枣、鸡蛋、木耳、豆浆等 。
2、化湿除烦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 。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 。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
同时,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仅可以开胃,还可醒脑,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从而起到祛湿除烦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