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备课,就直接上课,应该是所有老师都幻想的事情吧?可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都不愿意啊,要不然检查教案一直是重要的管理教师的手段呢 。
可是有一位老师明目张胆地宣传“不备课”教学法 。怎么回事呢?看看吧,看这位叫做杨德发的老师怎么自圆其说 。
2007年,我在重庆七中教高2008级时提出高中物理“不备课”教学,受到教研组内一位资深同事猛烈批评 。后来,该同事明白了“不备课”教学法的道理及课堂操作流程,大胆尝试,尝到了甜头,竟然舍不得丢了,几乎天天“不备课”上课 。
1为什么要提出“不备课”教学法?
“不备课”教学法是针对传统讲授法提出来的 。使用传统讲授法,老师要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讲40分钟甚至于下课铃声响了之后还要讲几分钟 。
满堂灌式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每节课所讲的所有细节都要成竹在胸 。备课稍有不周全,讲的时候就可能卡壳,就可能在学生面前出丑 。在课堂上所有节奏都是由教师操控的 。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只顾自己一味地讲 。
展开全文
这种过度备课,在校、区县、省市及国家级赛课中表现尤其明显 。一般准备一节赛课,参赛选手本人花的时间不下60个小时,还有同组教师及教研员帮着指导 。为了在课堂上表现好,为了获奖,上课教师不得不充分备课、过度备课 。
这种填鸭式教学,讲的人确实讲得精彩,讲得行云流水 。但是讲得好不意味着学得好 。它违反了教学的定义 。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博弈行为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而不是自己按照预定的方案一讲到底 。讲的节奏是应当由学生的接受速度来决定,而不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赶进度 。
满堂灌式讲授法,充分运用了学生的听觉,板书、板画较好的教师还会激活学生的另一个感官——眼——视觉学习 。学生要不停地抄笔记——手——在抄写中学习 。可是,文化课学习主要是脑力劳动,他丢掉了这个事实 。脑力劳动的最大特征是动脑筋——思考 。
我每年观察上百节课,没有发现用满堂灌式讲授法的老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没有给学生多少思考的机会 。反而,见得最多的是: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正在思考,教师就急不可耐地自问自答地开讲了 。满堂灌式讲授法对精力能集中40分钟的学生,也许是一个好方法 。但是,一个铁的事实是: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越是低年级,注意力越易分散 。
满堂灌式讲授法的授课教师,一般是讲得滴水不漏,非常严谨的,学生只要有一步没有听懂,余下的时间只能“坐飞机”(因听不懂而放弃学习) 。实施满堂灌讲授法的课堂,只充分运用了教师的大脑(回忆、输出),没有激活学生的大脑,更没有把全班所有学生的大脑并联起来解决问题(用小组讨论就能激活全班所有人的大脑) 。
【大学生上课听课的方法】实施满堂灌式讲授法,锻炼了教师一人的口才,使教师的课越讲越好,全班学生动口的机会却很少 。
而我们知道的事实是:让一个人讲一遍他懂了的知识,他的印象特别深 。不让学生讲,他的印象哪能深?他的口才怎么培养?实施满堂灌式讲授法,剥夺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学生哪来的“惊喜体验”?又怎么会对这个学科动情——爱上这个学科?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教师重点是教方法,学生的学是学生主体之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 。就如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填报中考、高考的志愿一样 。
推荐阅读
- 暂时无人接听怎么回事
- 雅思听力阅读时间
- 头发好听点的名字叫什么
- 听英语怎么读
- 西双版纳景点介绍
- 联通炫铃设置后为什么听不到
- 烟雨江湖烟波听曲怎么完成
- 如何清理听筒灰尘
- 练英语听力听哪里的广播比较好
- 练好英语听力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