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的教案( 三 )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 。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
复习词语
二、复习词语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话)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 第二组:植物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
三、精读课文,认识园子
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
这是一个大园子 。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 。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
(9)蜂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
2、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
(1)出示13自然段 。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
(4)它们活了吗?活了 。老师引读 。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
(6)出示 。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的教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 。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就,
愿意,就 ;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