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新体验 详解PTT

一、初识PTT技术
PTT,英文全称为Push To Talk,译作“即按即说”,形象的理解就是在手机上实现无线对讲机的功能 。即当双方建立呼叫后,甲方在说话时,乙方只能静静的聆听对方的说话,甲方讲话结束后,按动切换按钮,乙方才可以讲话,乙方讲话结束后,再按动切换按钮讲通话权交给甲方,如此反复就形成PTT通话的过程 。
如果这一技术得以实现,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试想在大街上,一个人对着手机讲“宝贝,宝贝,听见没有,我是你老公!”,对方回答“收到,收到,我是你宝贝!”,“宝贝,宝贝,我想你啦,mu一个,收到没有?”,对方回答“没听到,也没收到,再来一次!”,…………加上PTT的通话质量不是很好,两个人都在大喊,路人皆旁听且观之,哇!是多么浪漫啊!!*_*
二、PTT技术详解
PTT最早源于北美的CDMA网络,是基于CDMA 1x的PTT业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众多的用户 。后来欧美个大通信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相继跟进,推出各类有关的PTT业务 。2004年初已有多款支持PTT功能的手机推向市场,同时这项技术也被欧洲的电信运营商成功的移植到了GSM网络中,现在中国移动和联通也在积极的加入 。
PTT技术需要通信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共同支持 。对GSM而言,PTT技术是一种基于2.5代网络的技术,离不开GPRS的支持 。
首先让我来看看PTT通话与传统的通话有什么区别 。
传统的通话过程是,双方的手机通过多个基站甚至中心移动交换台建立了全双工的语音通道,即手机和基站之间有上行通道也有下行通道 。一方讲话时,手机将模拟声音信息按一定的编码规则调制成数字信号,并划分成一个个的语音数据包,然后占用上行语音信道发往最近的基站,基站再转发这些包,最后通过下行语音信道发送到接受方,接受方的手机用同样的编码规则来解调这些语音数据包,按一定顺序再组装成模拟信号的语音,送到扬声器发声 。这样就完成了语音的传输 。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双方可以边听边讲,即通过上行语音信道送话,通过下行语音信道收话,所以说是全双工的 。
PTT的通话过程则有所不同 。一方讲话时,手机也是将模拟声音信息按一定的编码规则调制成数字信号,并划分成一个个的语音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与传统通话的数据包相同),然后手机再把这些语音数据包封装到GRPS数据包里,通过GPRS数据上行链路通道发送到最近的基站的集群中转服务器,服务器把这些GPRS数据包放到GPRS网路或者互联网上来进行传输,与IP电话相类似,然后按同样的原理传送的对方的手机里,对方的手机先解析GPRS数据包,然后再解析语音数据包,最后解调数字信号成模拟信号推动扬声器发声 。
由此看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通话时通过语音信道来传输的,PTT通话时通过数据链路来传输的 。
GSM上的PTT技术研发开始时是各个厂商独自为营的,各搞各的标准,后来发现这样做会有碍于PTT技术的发展,于是包括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在内的几大厂商联合起来推出了一个公共标准,叫做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这一标准很有可能成为PTT的开放标准 。
三、PTT的优点与弱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有关优缺点分析的结论:
先是PTT的弱点:
1.传统通话是全双工的,PTT通话是单工的 。
2.传统通话语音质量高,PTT通话语音质量低 。因为数据网络传输实时性不好、出错率也相对较高 。
3.传统通话几乎没有延迟,PTT通话延迟较严重,GPRS网络可能达到2、3秒,CDMA 1x网络应该是1秒左右 。愿意也是数据网络传输不能保证实时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