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养殖技术


蝌蚪养殖技术


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 , 为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 ,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 , 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 , 也会成群啃食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蝌蚪养殖技术吧!
生长初期管理
1、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 , 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 , 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 , 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 , 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 , 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 , 如水蚤、藻类 。
2、刚孵出的蝌蚪 , 身体弱小 , 对外界环境敏感 , 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 。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 , 水中溶氧不足 , 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 , 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 , 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 , 清新无污染 , 水温保持在20~29℃ , pH值6~8 。
3、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 , 及时调整水的深度 , 一般以10~15厘米为好 , 每天换一次池水 。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 , 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 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 , 体长可长到1~1.5厘米 。
生长前期管理
1、小蝌蚪10天以后食量增大 , 生长发育加快 , 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 , 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 , 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因此 , 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 , 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 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 , 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 , 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 , 每天1次 , 但要定时 。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 。
2、通过精心饲养 , 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 , 体色变为淡棕色 , 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 , 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 。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 , 以防止中毒 , 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 , 水的深度以10~20厘米为宜 , 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
生长中期管理
1、生长中期的蝌蚪消化功能不断增强 , 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 , 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 , 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 , 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 , 如浮萍 。
2、生长中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 , 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 动物性饵料为辅 , 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 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 , 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 , 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
3、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 , 不受污染 , 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 , 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 到50日龄时 , 有些蝌蚪长出后脚 。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 , 如果水温偏低 , 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
生长后期管理
1、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 , 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 , 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 。50日龄左右 , 体长达4厘米以上 , 长出后肢 , 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 , 前肢长出后 , 尾部开始被吸收 , 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
2、生长后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 , 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厘米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 。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 , 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