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种不孕:平菇的子实体是由双核菌丝体形成的 。生产中使用的菌种若是未曾配对的单核孢子或其生长的菌丝,就会造成不出菇或产量较低 。所以在生产前要做好菌种出菇试验,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经济损失 。
二、菌种混杂不出菇: |菌种不纯,掺杂其它菇种或不同温型菌种混为一体,互相抑制与栽培环境不适应难以出菇 。在生产中一定要使用优良菌种,保证菌种纯度,防止菌种混杂不出菇影响栽培效益 。
三、栽培季节与品种温型不适应: 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之分 。中、低温型的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不能再分化子实体 。在低温季节种植高温品种也会推迟出菇 。平菇生产中要慎重选择品种温型,在栽培前进行品种出菇温度试验 。
四、栽培料的配方不当: 平菇是通过菌丝分解栽培料来获得营养物质 。在栽培料中要用适宜的碳氮比 。菌丝生长阶段C/N以20∶1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C/N以40∶1为宜 。当氮源浓度过高,C/N值偏小时,就会影响正常出菇 。当栽培料中的含水量低于40%时,也会造成不出菇或转潮后不正常出菇的现象 。生产中要合理配制栽培料,为平菇生长创造适宜的营养条件 。
五、光照、通气不良,发菌不好,难出菇或不正常出菇: 平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而在原基分化时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 。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低的氧气压,可以在半嫌气条件下生长 。而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应高于0.5%,缺氧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有时在菌盖上产生许多瘤状突起 。所以,生产中在原基分化时期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并且适当通风增加氧气量 。如果栽培料面菌丝长成老菌皮,长时间不出菇,说明料面板结,应尽早用小铁耙等在料面菌皮上进行浅层抓挠,深度不要超过0.5厘米,这样可以促进菌丝尽快扭结、出菇 。
六、温差刺激不当不出菇: 平菇菌蕾的形成需要8~10℃的温差刺激 。在生产中由于环境温度不适应,昼夜温差太小或太大,都会致使难以现蕾 。推迟出菇或不出菇 。生产中要控制温差,刺激出菇 。
七、病虫害的影响造成的不出菇: 在菌丝生长期,杂菌污染栽培料后,因平菇菌丝生活力强,可将杂菌覆盖,但杂菌并没有除去,它和菌丝争夺养分,并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平菇菌丝正常生长,影响子实体的分化 。害虫侵入栽培料后,咬食菌丝,菌丝断裂失水死亡,使菌丝正常生理代谢和物质转换受到破坏,造成不出菇 。在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如多菌灵、敌敌畏等)时,当使用浓度过高或过量时也会影响子实体的分化 。生产中在发菌期要经常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被杂菌污染的栽培料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浓度、方法和使用时期 。
推荐阅读
- 小麦苗为什么发黄
- 家禽为什么对敌百虫敏感
- 温室番茄为什么早衰
- 为什么常绿树的叶片能度过冬天 常绿树的叶片为什么能度过冬天
- 喝羊奶为什么不会发胖?
- 为什么房间里有蟑螂 蟑螂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 为什么西瓜会黄叶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咸鸭蛋和粽子 端午节吃咸鸭蛋和粽子的寓意
- 为什么抗生素喂养的家禽影响身体健康
- 有零钱为什么直接扣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