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节名有哪些

1、赏菊
重阳节也叫菊花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菊是长寿之花,是文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 。在重阳节的时候,民间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菊花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
2、登高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登高,因为人们觉得登高可以避免灾祸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可以一边欣赏山上的美景,一边吃着美食 。
3、插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 。在唐朝的时候,重阳节就已经很流行插茱萸了,人们认为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因此有许多人会在重阳节的时候将茱萸戴在身上,不过大多数都是一些妇女儿童,也有一些地方男子也会插茱萸 。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节名有哪些】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节名有哪些


重阳节的节名有哪些重阳节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重阳节“登高”俗与道教九月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在道教文化中,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这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升天成仙” 。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 。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的节名有哪些


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