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传统文化如同衣服上的纹饰,有的绣着龙,有的绣着狮子,有的绣着一头大河马,那都是装饰 。科学是衣服的里子,是御寒的 。无论衣服外面是怎么样子的纹饰,只要里子不坏,这件衣服的功能就达到了御寒的效果 。至于外面的纹饰绣着龙的,想着换一个绣着狮子的,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不会因为你换了一个纹饰,这件衣服的御寒效果就不一样了 。除非在衣服上面钻孔打洞,非要弄一件丐装,那是反科学,比如神学巫术玄学,专门在衣服上钻孔,费尽心思想把里子换掉 。
赵南元描述过,科学肇始之初,曾为“神学的婢女”,其任务在于证明“上帝的伟大和光荣” 。牛顿定律可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的径向加速度,却对切向初速度无能为力,只能将其归结为“上帝的第一推动”,使得《原理》也对上帝有所交差 。然而科学一旦诞生,其自身的规律使其不得不摆脱神学的束缚,使唤丫头(婢女)公然造反,把上帝贬成了“多余的假说”(拉普拉斯语),科学和神学(西方最正宗的传统文化)从此分道扬镳 。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情结(其实是源于科学本身的性质),在科学的论述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规则:不能使用“传统文化”作为证据 。无论你是什么教徒,都不能在科学的论文中依据自己的“传统文化”展开议论 。这个规则不仅保障了科学的明确性,也有助于科学能够成为跨越国籍、种族、文化、阶级、宗教、意识形态的通用学问 。或者说,科学可以“扎根于”任何东西(当然包括“传统文化”),但是其论证不能依靠这些东西,必须遵循科学自身的论证规则 。所以,受梦中白蛇舞动的刺激而发现苯环结构的凯库勒不会在论文中提及“扎根于梦蛇的原创性成果” 。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 。人们惊讶其不断提出新定理,问他怎么想出来的 。拉马努金说是一个婆罗门教的女神在梦里告诉他的 。尽管如此,按照科学的规则,定理是否正确仍然需要依靠常规的数学证明,不因其“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挑战性的科技原创性成果”而获得任何特殊待遇 。拉马努金也不会称自己的数学是“东方数学”、“印度数学”或者“女神数学” 。
西方的伪科学推行者们明白科学的规则,总是费尽心机地撇清或掩盖他们和“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例如2005年美国出现了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试图把“智能设计论”塞入基础教育课本的伪科学事件 。美国38位诺贝尔奖得主发表联名信坚决反对这种改头换面的神创论 。作为阶段性的结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联邦地区法院2005年2月20日作出裁决,认为“智慧设计论”系宗教理念,在公立学校科学课上讲授该理论属于违宪 。
在美国,是科学一方着重指出“智慧设计论”就是神创论的变形,而伪科学一方则极力否认“智慧设计论”与神创论(正宗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利用宗教或民族主义激情来支持伪科学 。而在中国,伪科学却高举“传统文化”的大旗,利用民族主义激情来对抗科学理性 。
这种区别产生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儒、释、道三家 。占主流地位的儒家,遵循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传统,不提倡“强不知以为知”,对于不知道的事不去硬造 。所以对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死后的世界等问题的解答留给了民间神话,没有形成自己的权威解释 。加之儒家重视人际关系,不关心认识自然(吾不如老圃),对于自然的知识也积累不多,所以很难和科学发生正面冲突,而容易和平相处 。这也是科学进入中国能够畅行无阻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