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 。读书与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大法门 。历代医家在繁忙的诊务之余,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 。这些文献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亦是历代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 。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好学术素质的必由之路 。 举凡有成就的名医,尽管他们的成长道路各有千秋,或家传,或师承,或自学,但都诵读医学名著,通过精心研读,殚心竭虑,反复揣摩,“心悟乎古人之言,畅达古人言中之意;心契乎古人之心,曲绘古人意中之言”,基于自身对原著内容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悟解和体验,“十阅春秋,然后有得”,“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著就了一部又一部的传世之作,将中医理论体系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 。可以说,自《内经》以来,中医理论的发展几乎都是以通过对经典名著的注释、阐发、挖掘、引申、分化、组合的形式而取得的 。即便是金元四大家的争鸣、明清温热学派的兴起等中医学术史上的发展高潮,也无一不是以对经典的推衍、引申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的,都没有脱离自《内经》时代即已形成的中医自身精神和特质 。 经典名著不仅是理论家的治学根底,更是临床家的源头活水 。徐灵胎在《慎斋刍言》中说道:“一切道术,必有本源 。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 。”并开列出了“学医必读之书”的名单:《灵枢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外台秘要》、《千金方》 。历代名医都把读熟、背熟经典名著作为治医、行医的一项基本功 。《医宗金鉴·凡例》云:“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先生亦曾颇有体会地说道:“对《金匮要略》、《伤寒论》,如果能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即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 。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否则,读时明白了,一遇到障碍又记不起,临证时就难于得心应手 。”历史已经证明,认真继承中医经典名著与临床诊疗经验,是每位医家成功的门径 。不读书,就谈不上扎实的继承;无继承,学术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无从奢谈创新和进步 。 自唐代以来,“学医必须读书”,就成为医家之共识 。如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 。”宋代史崧叙《灵枢经》曰:“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尤为不孝也 。”李駉亦云:“年来妄一男子,耳不听难素之语,口不论难素之文,滥称医人,妄用药饵 。误之于尺寸之脉,何啻乎尺寸之兵,差之于轻重之际,有甚于轻重之刑 。”叶天士临终遗言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医医病书·不读古书论》:“今人不读古书,安于小就,得少便足,囿于见闻,爱简便,畏繁重,喜浅近,惧深奥,大病也 。《神农本草经》、《灵枢》、《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易经》、《周礼》、《礼记》,断不可不读者也 。近人所读者,陶氏《六书》,《寿世保元》,李士材‘三书’,汪讱庵《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吴又可《温疫论》,《景岳全书》等类 。甚至仅读《药性赋》、《汤头歌》,便欲行医 。”《王孟英医案》云:“苟非读书多而融会贯通于心,奚能辨证清,而神明化裁出其手,天机活泼,生面别开,不愧名数一家,道行千里矣 。”“识见之超,总由读书而得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指出:“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许勤勋《勉斋医话》进一步论述了读书与临证的关系,说:“评论国医之优劣者,向分两途:一谓学识渊博者优,一谓经验丰富者优 。前者以为览书愈多,则识见愈广,见识既广,则认证明确,对症发药,病无不可治矣,故优 。后者以为诊病愈众则经验愈多,经验既多则辨证不误,药必中鹄,病亦无不可治矣,故优 。予独以为学识、经验相辅而行,不可偏废者也 。有学识而无经验,则为纸上谈兵,无补实际,虽优亦劣;有经验而无学识,则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刻舟求剑,必难化裁,虽优亦劣 。故予谓学验并富,始得为国医之秀者也 。”不仅古代医家如此,现代名医亦然 。如岳美中先生“日理临床夜读书”,任应秋先生“十三经都已背诵如流”……总之,凡有造诣的古今医家,莫不以读书为第一要紧之事 。只有多读书,多读中医古书,才能加深对中医的认识,领会其内涵,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 但是,当今的临床医生,潜心读书的人不多,尤其是潜心读中医古书者更少 。或因诊务工作繁忙而无暇读书,或因古文水平所限而无力读书,或因轻视古籍价值而无心读古书……因读书太少,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则难以登堂窥奥,临证则辨证不精、用方不活,仅能知常而难达变,要想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是很难的 。而要想成为高层次中医人才,就必须钻研中医经典理论,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名著,结合自身的专业,泛读相关的古代医籍,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培育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才有可能 。(张效霞)【潜心读中医古书】
推荐阅读
- 画画英语怎么读 画画英语怎么念
- 劝人读书的成语
- 洗澡英语怎么读 洗澡英语怎么念
- 南京脑康中医院位置
- 研究生读几年 研究生读多少年毕业
- 加油日文怎么读
-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读后感的写法
- 12 数学坐标怎么读
- 中医睡眠养生
- 研究生多少年 研究生一般读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