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参

青羊参《全国中草药汇编》:青羊参拼音Qīnɡ Yánɡ Shēn
别名青阳参、闹狗药、牛尾参、小绿牛角藤
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青羊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以根入药 。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性味甘、辛,温 。有小毒 。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镇痉 。用于风湿骨痛,风疹搔痒,癫痫,狂犬咬伤,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入丸、散剂服 。
备注(1)昆明地区用根作补肾之品,炖肉服,可治头晕耳鸣、心慌、腰痛等症 。
(2)本品对家畜、家禽有毒,误食可致死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青羊参拼音Qīnɡ Yánɡ Shēn
【青羊参】别名白石参、毒狗药(《云南中医验方》),青阳参、地藕、小白蔹(《云南中草药选》),闹狗药、牛尾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萝藦科植物青羊参的根 。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长2~5米 。根横走,圆柱形,肥大,外皮黄褐色,内面白色,折断有乳浆 。茎纤细,圆柱形,绿色 。单叶对生,三角状卵圆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具长柄 。伞形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5裂 。蓇葖果呈二角状,沿一侧开裂 。种子多数,先瑞有白色长毛 。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杂林或灌木丛中 。分布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径约1.5~2厘米,表面黄色,多纵皱纹,且有纵走的凹陷及裂纹 。断面形成层不明显,内部有黄色花纹 。根茎疙瘩状,长约2.5厘米,上有茎痕或残茎 。质硬而轻,不易折断 。气略香 。
性味甘辛,温 。
①《云南中草药选》:"甘辛,温 。"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甘,温 。"
功能主治补肾,镇痉,祛风湿 。治腰痛,头晕耳呜癫痫,风湿骨痛,荨麻疹
①《云南中医验方》:"主治风湿,兼治白带 。"
②《云南中草药选》:"解毒,镇痉,祛风湿 。治风湿骨痛,癫痫,毒蛇咬伤 。"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肾虚,解狂犬毒 。治头晕,耳鸭,腰痛,心跳,心慌,荨麻疹,狂犬咬伤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炖肉服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羊参拼音Qīnɡ Yánɡ Shēn
英文名Root of Auricledleaf Swallowwort
别名白石参、毒狗药、青阳参、地藕、小白蔹、小绿羊角藤、断节参、白药、白芪、青洋参、闹狗药、牛尾参、牛尾七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青羊参的根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原形态青羊参,多年生缠绕草本,长2-5m 。根单一或数条,圆柱形,肥大,外皮黄褐色,皮灰色直径约8mm,内面白色,折断有乳汁 。茎纤细坚韧,圆柱形,绿色,被2列毛 。叶对生;具长柄,叶柄内有2枚小形叶片;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对性形,长7-10cm,宽4-8cm先端长渐尖,基部深耳状心形,叶耳圆形,下垂,全缘,两面均被柔毛 。伞形聚花序腋生,着花20余花;花萼5,外面被微毛,基部内面有腺体5个;花冠裂片5,花圆形,白色,内被微毛;副花冠杯状,比合蕊柱略长,裂片中间有1小齿,或有褶皱或缺;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先端略为2裂 。蓇葖双生或仅1枚发育,短披针形,长约8cm,直径约1cm,向端部渐尖,基部较狭,外果皮有直条纹 。种子卵形,长达6cm,宽约3mm;种毛白色绢质,长达3cm 。花期6-10月,果期8-10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