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成蛙的饲养管理技术( 二 )


三、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的室内集约化养殖 , 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养殖方法 , 其养殖技术的着眼点在于控制环境 , 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 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 , 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 。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 , 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 , 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
室内的养蛙池 , 一般面积10~20平方米不等 , 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 , 以便换水和冲洗 。为了节约面积 , 充分利用空间 , 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 , 一般以2米为一层 , 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 , 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 , 以便上下操作管理 。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 。
【牛蛙成蛙的饲养管理技术】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 。但放养密度不同 , 体重达100克以上的蛙 , 每平方米放养50只 , 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 。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克 , 密度可稍大些 , 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 , 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 , 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 , 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
在常温条件下 , 成蛙的养殖是4~10月 , 也是蛙类生长的最佳时期 。因此要有充足的饵料供应 。在22~28摄氏度条件下 , 每天可投喂2~3次 , 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 , 投喂量要在10%左右 , 才能满足蛙类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若温度低于22摄氏度或高于28摄氏度 , 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为了使蛙处于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下 , 炎热天气要把门窗打开 , 利于室内通风 。天气转凉后 , 要及时关闭门窗 , 以便保温 。
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 。可在投饵前敲响器具 , 或将室内电灯打开 , 作为给饵信号 , 以后形成条件反射 , 一有信号 , 牛蛙就集中到浅水区摄食 。
牛蛙的配合饲料 , 是经过高温加工而成的 , 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 。成蛙在养殖一段时间后 , 体重约在200~250克左右时 , 可补充投喂一些新鲜小鱼虾、蚯蚓及动物内脏等 , 可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 , 除了定时投饵外 , 还要每天换水 , 清洗食场 , 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 , 及时防病治病 , 严防蛇、鼠侵袭等 。有条件的地方 , 可以进行加温养殖 , 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