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解析协议 ARP的高速缓存、分组格式和代理以及arp命令】
本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只对TCP/IP协议簇有意义的IP地址 。数据链路如以太网或令牌环网都有自己的寻址机制(经常为48 bit地址),这是使用数据链路的任何网络层都必须遵从的 。一个网络如以太网可以同时被不同的网络层使用 。例如,一组使用TCP/IP协议的主机和另一组使用某种P C网络软件的主机可以共享相同的电缆 。
当一台主机把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位于同一局域网上的另一台主机时,是根据48 bit的以太网地址来确定目的接口的 。设备驱动程序从不检查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 。
地址解析为这两种不同的地址形式提供映射: 32 bit的IP地址和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任何类型的地址 。RFC 826 [Plummer1982]是ARP规范描述文档 。
本章及下一章我们要讨论的两种协议如图4-1所示: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
ARP为IP地址到对应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 。我们之所以用动态这个词是因为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一般应用程序用户或系统治理员不必关心 。
RARP是被那些没有磁盘驱动器的系统使用(一般是无盘工作站或X终端),它需要系统治理员进行手工设置 。我们在第5章对它进行讨论 。
任何时候我们敲入下面这个形式的命令:
% FTP bsdi
都会进行以下这些步骤 。这些步骤的序号如图4-2所示 。
1) 应用程序FTP客户端调用函数gethostbyname(3)把主机名(bsdi)转换成32 bit的IP地址 。这个函数在DNS(域名系统)中称作解析器,我们将在第14章对它进行介绍 。这个转换过程或者使用DNS,或者在较小网络中使用一个静态的主机文件(/etc/hosts) 。
2) FTP客户端请求TCP用得到的IP地址建立连接 。
3) TCP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段到远端的主机,即用上述IP地址发送一份IP数据报(在第18章我们将讨论完成这个过程的细节) 。
4) 假如目的主机在本地网络上(如以太网、令牌环网或点对点链接的另一端),那么IP数据报可以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 。假如目的主机在一个远程网络上,那么就通过IP选路函数来确定位于本地网络上的下一站路由器地址,并让它转发IP数据报 。在这两种情况下,IP数据报都是被送到位于本地网络上的一台主机或路由器 。
5) 假定是一个以太网,那么发送端主机必须把32 bit的IP地址变换成48 bit的以太网地址 。从逻辑Internet地址到对应的物理硬件地址需要进行翻译 。这就是ARP的功能 。ARP本来是用于广播网络的,有许多主机或路由器连在同一个网络上 。
6) ARP发送一份称作ARP请求的以太网数据帧给以太网上的每个主机 。这个过程称作广播,如图4 - 2中的虚线所示 。ARP请求数据帧中包含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主机名为bsdi),其意思是“假如你是这个IP地址的拥有者,请回答你的硬件地址 。”
7) 目的主机的ARP层收到这份广播报文后,识别出这是发送端在寻问它的IP地址,于是发送一个ARP应答 。这个ARP应答包含IP地址及对应的硬件地址 。
8) 收到ARP应答后,使ARP进行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报现在就可以传送了 。
9) 发送IP数据报到目的主机 。
在ARP背后有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网络接口有一个硬件地址(一个48 bit的值,标识不同的以太网或令牌环网络接口) 。在硬件层次上进行的数据帧交换必须有正确的接口地址 。但是,TCP/IP有自己的地址: 32 bit的IP地址 。知道主机的IP地址并不能让内核发送一帧数据给主机 。内核(如以太网驱动程序)必须知道目的端的硬件地址才能发送数据 。ARP的功能是在32 bit的IP地址和采用不同网络技术的硬件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 。
推荐阅读
- TCP协议的通讯方式
- winxp系统中自动获取ip地址具体操作方法
- 第三层IP协议和路由功能的介绍上
- 我国发展MPLS 技术的策略
- 苹果id三个地址怎么填
- 二 解析中国网通MPLS VPN
- IPv4今日地址行为
-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LP:服务定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