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效应是什么?

01、糖果效应是指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 。告诉我们要善于抵制诱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别指望自控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自动增强,需要有意识的去锻炼 。
【糖果效应是什么?】

糖果效应是什么?


糖果效应来自于一场心理学实验的偶然发现 。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访仔╓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进行的 。
糖果效应是什么?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
糖果效应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 。然而,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 。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 。
糖果效应是什么?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 。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 。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综合SAT(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中成绩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在继续追踪 到他们35岁以后,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
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