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为害症状: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5-6叶期可显症,首先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 。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 。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
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病原为玉米粗缩病毒 。苗期感病性最强 。该病属于昆虫传播病害,病毒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经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灰飞虱一旦得毒便终生带毒 。该病毒可在多年生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等传毒介体上越冬 。毒源、介体、玉米感病品种是玉米粗缩病发生的3个必要条件 。一是毒源量:多年生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植物,因此管理粗放、杂草多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 。二是玉米品种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大部分品种对病毒病中感或高感,抗病品种很少,高抗品种更少 。因此,一旦传毒介体增多,就会促进该病发生流行 。三是玉米栽培模式: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越早,病情越重 。
防治措施:对该病的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
一是栽培管理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 。可以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2)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 。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
二是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或包衣 。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 。(2)苗期喷药杀虫 。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加水喷雾,全面防治田埂、地头、沟边杂草上的灰飞虱和蚜虫 。玉米三叶期及时用氧化乐果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防治效果不理想时,用25%吗啉胍沸靠扇苄苑奂粱蚓厩迮缥碇瘟疲锏街纬娣啦〉哪康摹?3)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5%硫铜吠榛烷醇乳油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推荐阅读
- 葡萄根瘤病
- 大葱褐斑病的防治
- 西葫芦霜霉病化防要及时
- 夏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 如何防治石榴树病虫害
- 核桃病虫的防治
- 紫花苜蓿常见病害
- 西瓜立枯病怎么防治
-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 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