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网络融合的聚焦点

作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赵慧玲; 邢燕霞
1.概述
IMS(IPMutimediaSubsystem)是3GPP在Release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目前IMS支持2G和3G的移动接入方式,还不能支持固定接入方式 。
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SIP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 。
2.; 3GPP的研究进展
3GPP定义的IMS的框架结构如图包括CSCF(CallServerControlFunction)、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IMS-MGW(IMS-Media GateWay)、MRFC(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MRFP(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等功能实体 。其中CSCF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支持SIP协议处理SIP会话 。P-CSCF是UE接入IMS系统的入口,实现了在SIP协议中的Proxy和User Agent功能;MGCF和IMS-MGW是与CS域和PSTN互通的功能实体,分别负责控制信令和媒体流的互通;MRFC和MRFP是实现多方会议的功能实体,控制层面的MRFC通过H.248控制MRFP;BGCF是IMS域与外部网络的分界点,它来选择在哪里跟CS域或PSTN互联 。
IMS充分考虑了运营商实际运营的需求,在网络框架、QoS、安全、计费以及和其他网络的互通方面都制定了相关规范 。目前的版本为Release6版本,预计将于2004年9月冻结 。与Release5相比,Release6版本的网络框架基本没有改变,只是将PDF(Policy Decision Function)从P-CSCF中分离出来,二者之间的接口定义为Gq接口 。在QoS 方面, 3GPP已经定义了端到端的QoS概念和框架结构,具体到IMS的QoS问题主要集中在Gq接口和Go接口(GGSN和PDF之间的接口),QoS策略基于SIP会话中请求的参数,端到端的QoS要求则分段映射到网络的各个层面 。安全方面, 3GPP定义的IMS的安全包括接入安全、一致性保护、SIP信令的安全、用户鉴权和合法监听等几个方面,目前每部分都有相关的规范 。计费方面,目前IMS支持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两种框架,分别适应实时计费和非实时计费的要求 。基于IP流的计费是目前计费领域的一个比较活跃的话题,其目的主要是要支持基于内容、基于QoS等多种的计费方式,以适应将来3G运营需要的多种计费模式,基于IP流的计费已经形成了相关规范 。互通方面,3GPP已经制定了和PSTN、CS域以及其他IP多媒体系统的互通,网络互通的框架结构和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的协议互通都已经完成定义,但在SIP协议和BICC/IUSP协议的映射方面还没有定义,拟采用ITU-T的Q.1912 。与IETF SIP系统的互通正在研究,还没有制定规范 。
目前3GPP对于IMS的研究有几个热点,首先是如何尽早实现IMS的问题,在IMS规范制定初期,考虑到IPV4的地址资源非常紧张,因此要求IMS内使用IPV6 。但是由于IPV6技术和商用情况的限制,很多国家提出使用IPV4尽早实现IMS的要求,但使用IPV4可能存在安全问题,3GPP目前正在研究使用IPV4的解决方案,以便尽早实现IMS 。
第二个研究热点是对固网NGN的支持,即要求IMS同时支持各种固定接入方式和移动接入方式 。虽然IMS的呼叫控制采用IETF的SIP协议,但针对移动接入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增强和舍弃,主要体现在登记、鉴权和会话策略等方面,具体消息流程和IETF的规定有一些差别,这是IMS不支持固定接入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3GPP已经和ETSITISPAN组成联合工作组,研究针对NGN的IMS增强和对IMS产生的影响,包括要求Gq接口应加以扩展来支持NGN接入的研究 。
第三个研究热点是电路域承载问题,在目前的IMS框架中,IMS业务都承载在分组域上,与电路域只是互通关系 。但是考虑到实际运营需求,IP承载存在QoS问题,因此有些公司建议将IMS中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会话级业务承载在电路域上 。在最近两次3GPP全会上,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 。针对这方面的提案目前大都属于功能需求方面,包括研究的前提、终端间互通的需求、所支持的会话方案、对UE的需求、对演进方案的设想和建议以及基本的实现架构等等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关的规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