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期慎用五药

水稻抽穗前后一般都是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期,需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但在这个生育期施药,有些农药很容易造成药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应引起注意 。
一、三唑酮 。水稻抽穗前,常会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危害,常用三唑酮(粉锈宁)防治,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水稻叶片短小、严重时不能抽穗 。
二、烯唑醇 。在水稻抽穗初期,常用烯唑醇之类的农药如12%井废┻蚩墒苑奂练乐蔚厩 。┘脸浚菀壮鱿殖樗肜眩蛘咚胱映槌鲆话刖突嵬V沟南窒蟆T谒酒瓶谄诨蚱瓶诔樗氤跗谑褂们菩恰⒑坦群┻虼嫉呐┮┖螅舅刖苯诩渖な艿接跋欤鱿帧鞍薄毕窒螅荒苷3樗搿?/p>【水稻抽穗期慎用五药】三、砷制剂 。砷制剂在水稻上不当使用,容易出现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现象 。
四、唑类杀菌剂 。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 。用不好,将影响抽穗灌浆 。己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单剂如敌力特、禾果利、满穗等,这些药持效期一般可达15天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好 。需要注意的是,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形成,在水稻上部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加量使用时,可能抑制节间拔长,导致抽穗困难,影响水稻灌浆结实 。
五、草甘膦 。水稻孕穗期误喷草甘膦危害大 。误将草甘膦施入杂交稻田,可导致成片稻田不能正常抽穗,产量损失80%-100% 。幼穗分化部位易产生药害,造成心叶枯死、幼穗畸形等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