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棚韭菜灰霉病通常在12月开始发病,随着韭菜的生长发育,病情逐渐加重,可延续到来年4月下旬,是冬春季冷棚韭菜发生的主要病害,菜农必须引起重视 。
一、发病症状
初在叶面产生白色至淡灰色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产生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 。病叶常伴有霉味,使品质下降 。有的韭菜在贮运中,病叶出现湿腐型症状,完全湿软腐烂,表面产生灰霉 。
二、发病条件
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 。温度在15℃-21℃、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容易流行;棚内温度连续数日处于忽高忽低情况时,可降低韭菜的抵抗力,发病重;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营养不协调的韭菜田容易发病;田间管理差、韭菜长势弱、抗病性差的田块也容易发病;长期连作有利于病原菌的积累,发病严重 。
三、综合防治
1.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 。韭菜生产要有充足的氮肥才能高产,所以不少菜农常常大量施用含氮高的尿素和硝铵 。实践证明,大量单一施用氮肥也是引发灰霉病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施足氮肥的同时,应配施磷钾肥 。如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或草木灰50公斤),这是预防灰霉病发生、争取高产的物质基础 。
2.控温降湿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在中午打开一些棚膜,进行通风降温、降湿 。通过放风调控,使棚室内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昼夜温差不超过10℃,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注意应在棚室底口增加围裙,严禁由底口放风 。每次收割后,进行2-3次浅中耕培土,以降低棚内湿度 。
3.清理病老叶 。每次收割韭菜时,要将割下的部分全部带出棚外,然后再清理捆扎,对清理下来的病叶、老叶等要集中深埋 。
4.轮作倒茬 。重病田应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蔬菜轮作2-3年,不可与葱及大蒜轮作 。
5.加强保温,防止冻害 。灰霉病病菌极易由伤口侵入,当温度低于0℃,韭菜叶产生冻伤后,易引发灰霉病 。所以当棚内温度接近0℃时,在垄上临时用塑料膜扣小拱棚,能提高温度3℃-5℃,有很好的防冻作用,这样可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
6.药物防治 。在每次收割后进行喷药预防 。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在发病初期,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烟防治,每亩用烟剂250-300克,分放8-10个点,用暗火烟熏3-4小时,防治效果明显 。
【冷棚韭菜灰霉病防治】
推荐阅读
- 如何用生石灰防治蔬菜病虫害
- 越冬番茄主要病害防治
- 灰色瓷砖用什么颜色美缝剂
- 防好温室韭菜疫病
- 防好两病一虫避免韭菜枯叶
- 大棚草莓严防灰霉病
- 棚室番茄灰霉病如何防治
- 蔬菜越冬防灰霉
- 大棚草莓灰霉病的防治
- 如何使用生石灰防治蔬菜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