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是食肉动物,胃肠容积较小,肠道长度仅为体长的4倍~5倍,因此,只适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日粮,生产中如不注意科学饲养管理,容易引发酮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
狐酮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与诊断
病狐食欲下降或废绝,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活动减少;大多病狐体温、呼吸、心跳均基本正常;尿液呈酸性 。本病的发生还表现为幼狐重于成狐,食欲旺盛的个体病情大多较重,蓝狐病情重于银黑狐、发病率高于银黑狐等特点 。
该病发病过程一般较长,往往大群发病,且很少出现突然病死现象,一个狐群发病不波及临近狐场 。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
与饲料及饲养管理班的关系
7月~8月正是幼狐生长发育旺期,为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饲养上通常采用高脂肪、中等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类型的饲料,造成了狐代谢失调 。
由于碳水化合物水平过低,使得狐体单独依靠碳水化合物已不能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需要一定的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量;然而,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不像碳水化合物那样完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会产生大量的丙酮酸等中间产物——酮体,酮体的产生与酮体的转化利用失去平衡,严重时便可引发酮病 。
在饲料配比不科学的情况下,饮水不足可诱发和加重酮病病情 。
季节性
狐酮病多在7月~8月天气较为炎热的季节发生 。狐是长毛型毛皮动物,皮肤汗腺不发达,十分怕热 。该季节天气炎热,狐体内水分损失较大,因而,特别容易在其他因素协同作用下促进酮体症的发生 。
夏季遮阳效果较差、通风不良的养狐场更容易发生 。笔者所接触的几例狐酮病均发生在此季节,其他季节则较少发生 。
维生素B1对酮病发生的影响
维生素B1为羧化辅酶成分之一,羧化辅酶能使组织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脱羧解毒,因而,在维生素B1缺乏的情况下羧化辅酶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脑组织和血液中的丙酮酸会大量蓄积发生酮病 。在狐的饲养中,喂饲未经熟制处理的淡水鱼时,其体内的硫胺素酶及饲料的氧化酸败都会大量地破坏维生素B1,导致酮体在狐体内的蓄积 。
防治措施
治疗
对病情严重的病狐,为减少脂肪分解产生更多酮体和促进酮体排除,静脉输入20%葡萄糖;为确保羧化辅酶的正常合成,促进酮体转化,输液时每日加入维生素B10.5毫克;为纠正酸碱平衡,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根据病情临床表现,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输液时加入抗生素类药物 。饲养上要进行饲料调整,加大饮水量 。
饲料调整
发病狐群应普遍采取饲料疗法 。减少动物性饲料比例,特别要减少富含脂肪的饲料比例,加大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饲料比例和蔬菜在日粮中的配比 。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有利于迅速提高狐体血糖水平,减少酮体产生 。每日在饲料中加维生素B12毫克~3毫克,可提高动物体的脱羧解毒能力 。经过7天~15天的调整,待狐群恢复正常后,便可恢复正常饲养 。
预防
在7月~8月幼狐的生长旺期,应采用高脂肪、中等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类型饲料饲养 。在处理三大营养关系时,要以蛋白质为核心,首先确定蛋白质的给量处于一年中中等水平(冬毛生长期最高),然后再在三大营养关系列表中选择相应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并在浮动范围内,脂肪选择上限,而碳水化合物选择较低的水平 。
万万不能错把脂肪水平选择不同时期的最高水平,造成脂肪水平过高;也不能选择不同时期碳水化合物的最低水平,造成碳水化合物水平过低,这样由于营养供应失调而导致狐体营养代谢失调,从而引发酮病 。
推荐阅读
- 猪丹毒病的特征及治疗
- 禽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 无公害黄鳝细菌性烂尾病的防治技术
- 无公害黄鳝黑点病的防治技术
- 异形碘泡虫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 鸭球虫病的诊治
- 猪增生性肠病的防治
- 鱼痘疮病、水霉病的预防
- 鸽子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 狐狸能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