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胀气病的发生原因与预防
饲料因素 泥鳅前段时间刚开始摄食,经过越冬期,泥鳅体质较弱,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泥鳅的肠壁比较薄,加上较长时间没有蠕动,目前消化能力还很弱 。所以即使养殖户没有大量投喂,也易出现胀气的现象 。
水质因素 越冬期后,泥鳅塘内的水质较浓,水体中有机质、杂质偏多,有的池水手感发黏或发涩,这样的水质,水体中的气体含量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泥鳅发生“胀气”,即泥鳅肠道内充满了小气泡,增加了泥鳅的浮力 。所以,较小的泥鳅会出现侧身躺在水体表层的现象 。生活在此水体中的泥鳅,摄食时水中的气体伴随着饲料进入肠道内,这就是为什么饲料投喂量小也容易胀气的原因 。水体条件过差极易发生气泡病 。
泥鳅吃食引起胀气,从外表看,泥鳅的肚子滚圆,肚皮朝上躺在水中,可以看到肚皮黑一块白一块,黑的就是饲料;剖开泥鳅肠道,可以看到饲料排在泥鳅肠道内,稍用力,即从肛门溢出 。许多养殖户对此不以为然,但大量胀气现象的发生,又会引起泥鳅肠炎病的暴发,因此要提前预防泥鳅肠炎病的发生 。
【泥鳅胀气病的发生原因与预防】防治建议 (1)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质发黏或发涩时及时换水;(2)定期改良底质,控制底泥排放气体,减少水体中气体的含量;(3)前期投食量要少,不要多喂,并逐渐增加饲料投喂量,阴雨天减少饲料投喂量 。
推荐阅读
- 鸽子口疮病的诊断
- 羊鼻蝇蛆病的防治
- 治疗羊常见病的误区
- 禽病如何进行分类?
- 牛冬季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方
- 羊风湿病的四种诊断及症状
- 黄鳝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 预防猪传染病的“四部曲”
- 夏季猪湿疹病的防治
- 家兔软骨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