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当仔猪吃奶、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感染 。根据发病日龄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异,猪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 。
1、发病年龄特点:仔猪对本病易感,主要发生在出生至断乳 。仔猪黄痢初生24小时内仔猪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出生后三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 。在秋末冬初季节也有出生后12小时发病的;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6-12日龄为最多,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期,以断奶后1-2周为多见 。
2、诊断: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一般可做出诊断,确诊必须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其方法为:采取发病仔猪粪便(最好是未经治疗的),或新鲜尸体的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或鲜血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做纯培养,经生化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后,再做肠毒素的测定;诊断急性水肿病是基于断奶后l-2周生长旺盛的仔猪中突然发病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特征性病变眼睑和前肢皮下水肿即可作出诊断 。
3、预防:严格按标准供给母猪全价饲料,特别在母猪产前和产后的一周内不要给高脂肪饲料;对母猪猪体进行消毒,临产前一周即将进入产房的母猪猪体经清洗消毒后,再进入经过严格消毒后的产床,临产时,要再次将母猪体和产床消毒,特别是母猪会阴部和乳房部;在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擦拭乳头和乳房,并挤掉乳头中的少量乳汁;擦干新生仔猪的被毛,固定乳头,使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注意保持仔猪的环境温度,舍内既通风良好,又要注意保温,未断奶仔猪舍内温度应为30℃-34℃,刚断奶仔猪舍内温度则应为30℃;在仔猪断奶前尽早补饲;注意补硒和维生素E,增加青绿饲料;在母猪产前4~6周和仔猪分别注射大肠杆菌(K88、K99等)基因工程活菌苗 。
4、治疗:
 (1)口服链霉素:用100万单位链霉素溶于适量水中,按每头病猪每次灌服15-20万单位,连用2-3天,每日2次 。
 (2)磺胺脒0.75-1.2克,加水适量1次内服,每天2-3次;白头翁2克、龙胆末l克,研末一次喂服,每日3次,连用3天 。
 (3)每头仔猪肌肉注射黄连素60-100mg,每日2次,连用2天 。患病仔猪灌服杨树花口服液0.5-1mL/头,连用3天 。
 (4)注射痢菌净注射液:按仔猪每公斤体重用痢菌净注射液3-5mg,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杀痢王擦剂(诺氟沙星为主药),每头仔猪1-2ml涂擦腰荐部,每天1-2次,连用2-3天 。
 (5)每头肌注庆大霉素5-10IU,每天1-2次,连用2-3天;用土霉素1克,加红糖适量,溶于50ml温水中,每次3毫升,1日喂服2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