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氏杆菌病的防制措施】猪布杆菌病又名猪布鲁氏菌病 , 猪传染性流产病 , 简称猪布病 。是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慢性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96号公告 , 将本病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该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 , 临床上以危害生殖系统 , 病猪发生传染性流产为主要特点 。公、母猪都能发病 。据统计 , 性成熟期8—10个月龄的猪最易感染 , 占发病率总数的85.47% , 6—7个月龄的次之 , 占发病总数的14.52% , 5个月龄左右的仔猪极少感染 , 仅占发病总数的0.01% 。
1、症状
该病怀孕母猪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 , 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 。有的在妊娠第2—3周即流产 , 有的接近妊娠期满 , 即早产 。早期的流产常不易发现 , 因母猪将胎儿连同胎衣吃掉 。流产的前兆症状常见沉郁 , 阴唇和乳房肿胀 , 有时阴道流出粘性或粘脓性分泌液 。流产后胎衣滞留的情况少见 , 子宫分泌液一般在8天内消失 。少数情况因胎衣滞留 , 引起子宫炎和不育 。公猪常见睾丸炎和副睾炎 。有时在开始即表现全身发热 , 局部疼痛不愿配种 , 但通常则是逐渐发生 , 即睾丸及副睾的无痛肿胀 。其它症状还有关节炎 , 腱鞘炎等 。如椎骨中有病变时 , 还可发生后肢麻痹 。
2、病理变化
在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轻热的病猪 , 病变主要出现在受害器官附近的淋巴结 , 例如 , 睾丸淋巴结、乳房淋巴结等 。这些淋巴结呈多汁 , 肿胀 , 有时出现脓肿的灰黄色小结节 。
公猪的睾丸、附睾和精囊呈现化脓性的病灶或坏死 。关节及其周围呈现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 。此外 , 脓肿也可出现于肝、脾、肺等器官 。
母猪流产后子宫粘膜呈现化脓 , 卡他性炎症 , 并有小米粒大的灰黄结节 。
3、防制措施
东海县是养猪大县 。2007年生猪饲养量105.9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2.2% 。由于我县规模养猪场在防制猪氏杆菌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 因此 , 近几年没有猪布病疫情发生 。主要做法是:
3.1坚持自繁自养 防制猪布病 , 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规模猪场一般都按配套比例养有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 。必须引进种猪或补充猪群时 , 严格进行检疫 。即对引进的猪隔离饲养2个月 , 同时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查 , 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者 , 才可以与原有生猪接触 。清净猪群 , 定期检疫(至少一年一次)以发现病猪 。
猪群如果发现流产 , 除隔离流产病猪、消毒环境及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衣外 , 尽快作出诊断 。确诊为布氏杆菌或在猪群检疫中发现本病 , 均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等措施予以扑灭 。消灭布氏杆菌病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检疫 , 隔离 ,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培育健康猪群及免疫接种等 。
3.2淘汰病畜 通过免疫生物学检查方法淘汰病畜 , 在畜群中反复进行检查淘汰(屠杀) , 可以清净畜群 。免疫生物学检查 阴性者作为假定健康猪继续观察检疫 , 逐步淘汰阳性者 , 以至成为无病畜群 , 例如:猪群在一年以上无阳性者出现(初期一月检查一次 , 2—3次后 , 六个月检查一次)且已正常分娩 , 即可认为是无病群 。个别猪场不慎引进病猪 , 在尚未大量传播前采取果断措施 , 用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进行综合检查 , 所有阳性猪和可疑猪均隔离淘汰 。阴性的隔离30—60天两次检查 , 全群阴性时 , 再观察6个月 , 在此期中综合检查两次 , 反复检查皆未出现阳性和可疑病猪时 , 才能认为是无布杆菌的健康猪群 。如复检时不断出现病猪 , 则停检全部淘汰 。仔猪在断奶后隔离饲养 , 2个月龄及4个月龄各检查一次 , 如全部为阴性即可认为健康仔猪 。
推荐阅读
- 冷热交替严防兔氏杆菌病
- 养羊户谨防布鲁氏菌病的传播
- 鸡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控
- 猪丹毒怎么处理
- 猪丹毒病防治
- 鹿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 古代的姓和氏 古代的姓和氏是什么
- 鹌鹑马立克氏病的防治
-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治
- 鹿坏死杆菌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