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该句意思: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


《春望》原文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翻译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
《春望》注释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
⑵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
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
⑷恨别:怅恨离别 。
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
⑹抵:值,相当 。
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
⑻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
《春望》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 。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 。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 。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


《春望》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
《春望》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