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 《荀子·劝学》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
《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其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
《荀子·劝学》赏析《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
《荀子·劝学》词句注释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
4、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绳,墨线 。
5、鞣:通“糅”,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
6、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
7、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通“又” 。槁,枯 。暴,同“曝”,晒干 。
《荀子·劝学》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荀子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
《荀子·劝学》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
推荐阅读
- 感受亲密的老战友----我的蓝面至尊----8250
- 防控猪蓝耳病活疫苗是首选
- 石家庄市青少年宫的专业设置
- 微视APP打开青少年模式的方法
- 小米手机更改蓝牙名称的方法步骤
- 最右APP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方法
- 有感于蓝牙的传输距离超过1000米
- 微博APP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方法
- 宝马mini连接蓝牙怎么放歌
- 蓝牙耳机兼容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