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什么理论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理论是什么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什么理论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理论是什么】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 , 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什么理论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理论是什么


扩展资料
实验内容:塞利格曼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 ,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 , 只要蜂音器一响 , 就给以难受的电击 , 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 多次实验后 , 蜂音器一响 , 在给电击前 , 先把笼门打开 , 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什么理论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理论是什么


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 , 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 。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 , 他们拖延作业 , 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 。他们沮丧 , 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 。他们不完成作业 。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 。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什么理论 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理论是什么


矫正策略:1、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2、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 , 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3、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 , 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总之 , 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