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电影崛起了 方言电影的特色

文:大王
近日,荣获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电影文本”奖项的影片《平原上的夏洛克》开启了超前点映 。但却有不少观众表示:没想到,进电影院看国产电影,居然也要仔细看字幕了 。
原来,《平原上的夏洛克》是一部河南方言影片,不了解河南话的观众在观影时的确会有些困难 。

方言电影崛起了 方言电影的特色


有采访人员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方言电影的数量在增多,去年和今年就有20多部国产片讲方言上映,比如今年暑假上映的山西方言电影《灰猴》,正在热映中的《受益人》全片讲重庆话,以及即将上映的《男方车站聚会》则是武汉方言 。
方言电影到底有何魅力?
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而“听”的讲究除了音乐外,语言也是一方面 。而方言的魅力在于有些风土人情和文化是普通话所不能概括的,尤其是在喜剧题材上,谐音、抖包袱、甚至只是一句当地人才懂的“梗”,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笑”果 。
比如在《受益人》中,当大鹏饰演的吴海说出“婆娘”“干代驾”“晓得”这些重庆方言中特有的表达词汇时,很多网友会心一笑,再搭配他不修边幅的落魄造型,从电影的开头就奠定了剧情的基本走向和人物性格,方言交锋间也让人忍俊不禁,渲染了电影的喜剧氛围 。
方言电影崛起了 方言电影的特色


“方言 喜剧”这样的搭配,早在1963年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就便有迹可循 。直到2006年,糅杂了多地方言的《疯狂的石头》上映,广东话“顶你个肺”一夜之间风靡全国,方言喜剧电影开始走向潮流 。据悉,在至今所有方言电影里,近半数都是喜剧电影 。
方言所带来的喜剧效果,不像普通话那么单薄,因为它们更契合电影里小人物的生活底色,能催生出普通话所实现不了的黑色幽默效果 。
比如《无名之辈》里,任素汐饰演的瘫痪女子在两个劫匪找上家门时,把对方骂的一愣一愣的,这样极具张力的表演里的对白如果换成了普通话来呈现,恐怕效果就会打折扣了 。
方言电影崛起了 方言电影的特色


为什么方言电影越来越多?
近两年来,不仅使用的方言种类更加丰富,方言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也更广泛,除了常见的喜剧片之外,犯罪、家庭、历史等各类主题你全都能找到,例如全部都是南京话对白的《宝贝儿》,全片讲述贵州凯里方言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
文艺电影推广发行机构“后窗放映”发起人高达表示:这几年讲方言的电影数量在增多,与地方投资出品方也有很大关系,说明各地电影势力在培育和孵化,随着青年电影人的介入和成长,他们大多先从讲身边的故事和身边人的开始 。
方言电影崛起了 方言电影的特色


实际上,不单是在方言喜剧片里——底层叙述几乎是所有方言电影的共同点 。方言不只体现地域特征,也是身份标识,与普通话相比,方言本身具有边缘性,能够用来表现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边缘人 。
当电影里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是在讲小人物命运时,“生活里是什么样,电影就该是什么样”,方言让电影显得更“立体”,也能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
方言电影亦是一把双刃剑
去年,5000万成本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斩获2.82亿票房;投资成本仅3000万的《无名之辈》狂揽7.94亿的票房;2006年,《疯狂的石头》能凭着350多万的制作成本换回2500多万的票房,方言电影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