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是什么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于的意思( 六 )


人固然都有一死 , 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 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 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 , 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 , 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 , 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 , 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 , 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 , 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 , 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 , 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 , 最下等的是腐刑 , 侮辱到了极点 。
古书说“刑不上大夫” , 这是说士人讲节操而不能不加以自勉 。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 , 百兽就都震恐 , 等到它落入陷穽和栅栏之中时 , 就只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 , 这是人不断地使用威力和约束而逐渐使它驯服的 。所以 , 士子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 , 面对削木而成的假狱吏也决不同他对答 , 这是由于早有主意 , 事先就态度鲜明 。现在我的手脚交叉 , 被木枷锁住、绳索捆绑 , 皮肉暴露在外 , 受着棍打和鞭笞 , 关在牢狱之中 。
在这种时候 , 看见狱吏就叩头触地 , 看见牢卒就恐惧喘息 。这是为什么呢?是狱吏的威风和禁约所造成的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 再谈什么不受污辱 , 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厚脸皮了 , 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况且 , 像西伯姬昌 , 是诸侯的领袖 , 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 , 是丞相 , 也受尽了五刑;淮阴侯韩信 , 被封为王 , 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被诬告有称帝野心 , 被捕入狱并定下罪名 。
绛侯周勃 , 曾诛杀诸吕 , 一时间权力大于春秋五霸 , 也被囚禁在请罪室中;魏其侯窦婴 , 是一员大将 , 也穿上了红色的囚衣 , 手、脚、颈项都套上了刑具;季布以铁圈束颈卖身绐朱家当了奴隶;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 。这些人的身分都到了王侯将相的地位 , 声名传扬到邻国 , 等到犯了罪而法网加身的时候 , 不能引决自裁 。
在社会上 , 古今都一样 , 哪里有不受辱的呢?照这样说来 , 勇敢或怯懦 , 乃是势位所造成;强或弱 , 也是形势所决定 。确实是这样 , 有什么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 , 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 , 才想到保全节操 , 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 ,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人之常情 , 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 , 都挂念父母 , 顾虑妻室儿女 。
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 , 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 。如今我很不幸 , 早早地失去双亲 , 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 , 独身一人 , 孤立于世 , 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 , 怯懦的人仰慕大义 , 又何处不勉励自己呢?
我虽然怯懦软弱 , 想苟活在人世 , 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 , 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 , 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 , 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 , 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 , 平平庸庸地死了 , 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 , 多得数不清 , 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 , 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 , 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 , 《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 , 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 , 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 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