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论据的例子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二 )


取名拟字,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期望,或是取名者的一种道德向往与追求,在讲求典雅的文化家族,这是一种体现品位的行为 。颜之推以前人为自己取名的得失,向子孙传达了其中的原则与禁忌,而没有简单以“取名拟字应遵循哪些原则”“起名字时应避免的几个误区”之类的条目来说明,循循善诱,使自己的本意明白地表达出来,又不致过于严肃刻板,其试图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后人体悟优美之门风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
在《勉学》篇中,讲到学习重要性的时候,颜之推还以距他较近的历史为例,讲了梁朝的贵族子弟们只追求舒适奢靡的个人生活而忽视学习,在太平年景无限风光,到了改朝换代之后,他们就因为并无真才实学而被冷落,反而不如那些凭借个人才学受到任用的平民子弟 。
正因为笔法生动、内容广博、寓理于情,《颜氏家训》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著名的启蒙教育家王三聘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可谓实至名归 。
05
曾国藩家风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 。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16字箴言家风:“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
以俭持家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
勤于治学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订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 。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
重视家教 。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 。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
06
纪晓岚家风:“四戒”“四宜”
清朝名臣纪晓岚在家教上很有见识,因此他在家书中对于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一戒晏(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 。
07
林则徐家风
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他这么廉洁、聪慧,他把钱留给子孙反而损害了子孙的斗志;子孙不如他,留钱给子孙反而使子孙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
08
冰霜气骨玉精神
来源:人民网张凡
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让人称赞 。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