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长江与海洋文明交融盛景( 三 )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交流的前沿和高地 。考古资料显示,商周时期长江上游就开通了从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的交通线 , 印度洋地区的海贝、象牙等经此传入巴蜀 。
江苏南京仙鹤观出土的东晋玻璃碗,经成分检测可知其属于钠钙玻璃,不同于中国生产的铅钡玻璃 。碗腹及底部饰有四周磨光略内凹的竖长椭圆形花纹,这种磨花工艺是萨珊玻璃的典型风格 。这件进口玻璃碗在当时属于贵族专享的奢侈品,是六朝时期长江流域与海外贸易往来的见证 。
丝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物产,行销海外,广受欢迎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 专指蜀地生产的提花织锦 。蜀锦在走向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双狮雪花球路纹蜀锦,上面的球路纹为西亚地区流行的纹样 。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后,长江流域越窑、长沙窑、景德镇窑等名窑生产的瓷器大批外销,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生活、饮食文化、陶瓷生产等影响深远 。长沙窑是中国早期外销瓷的代表性产地 , 以烧造高温彩瓷为主 。此次展览中的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阿拉伯文碗、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莲花纹碗,来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 。“黑石号”是从扬州出航、途经广州、前往阿拉伯地区的商船,船上装载数万件长沙窑产品,多以褐、绿彩绘西亚风格纹饰 。“黑石号”的发现,表明长沙窑瓷器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外销商品 。
长江与海洋文明的交流不仅是商品贸易与技术传播,还体现在宗教与文化的交融互通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长江流域广泛传播,衍生出法华宗、禅宗、净土宗等众多本土宗派 。这些佛教宗派又通过中外高僧传播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是长江与海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典型例证 。此次展出的东晋“东林寺乞米”罐,通体饰方格纹 , 颈部阴刻行书“东林寺乞米”5字 。据考证,这是东林寺僧人化缘所用的盛器 。东林寺位于九江庐山西北麓,东晋时由僧人慧远创建 , 系佛教净土宗发源地 。净土宗是佛教中国化的典范,后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 。
展览的最后有一面照片墙,展现了长江航运的繁华景象 。江流滚滚,跨越古今,连通中外 。江海和合,共同谱写文明交流互鉴的华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