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欲滴是什么描写 垂涎欲滴是什么

中国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深切地反映了饮食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国民间还有句谚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体现了饮食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 。孟子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食色,性也 。饮食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沃土上,融入了中国古人的智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食 , 无论是从原料选择 , 到加工制作,再到最后的享用 , 都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精髓,饮食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升华为一种艺术 。而这种艺术,不但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内核,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教化的必要手段 。

垂涎欲滴是什么描写 垂涎欲滴是什么


赏心悦目又垂涎欲滴的“舌尖美味”
丰衣足食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是一种国家管理社会和人民的方式 , 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和规范性 。与中国古代政治相辅相成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 。儒学隐含的等级观念,被古代统治者挖掘出来,以此来达到维系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双重目的 。不过儒家思想中也有"和"的思想 。因此古代统治者也追求五谷丰登的政通人和之盛世 。这就使得饮食自然而然与政治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了一起 。

垂涎欲滴是什么描写 垂涎欲滴是什么


寓意祥和的“五谷丰登”
中国古代以强大的农业而闻名于世,这既是由于中国土地的广袤肥沃,也因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政治向农业强有力的倾斜 , 无疑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以粮食为基础的饮食文化,其发展也就拥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统治者对丰衣足食的追求 , 蕴含了广阔的社会和谐观念,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民不在忍饥挨饿 , 不用再花心思解决温饱问题,自然就可以学习仁义礼节了,社会的动乱也就会随之减少了 。正是因为古代统治者一直步循着这样的思想 , 所以被视为民生之本的饮食文化,就成为了历朝历代政治形态构建的基石 。正如《汉书》中所言:"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 , 而教化成 。"

垂涎欲滴是什么描写 垂涎欲滴是什么


农民丰收的喜悦
钟鸣鼎食
礼乐是维护政治统治的必要手段,具有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 。儒家的音乐观指出:音乐可以"应治乱,明教化,移风易俗",因此政治是"兴于诗 , 立于礼,成于乐 。"而礼乐的繁荣也就促进了深深扎根于政治的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践行着礼乐文明 。
正是在以食为天思想的影响之下,人们逢年过节、看望致谢时 , 食品就成为了情感传递的不二之选 。以食待客,也是社会各个阶层表示礼节的重要方式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走访,主人总要让客人留下来吃一顿丰盛的晚宴 。这些人们生活当中习以为常的方式,无不体现着饮食对维系儒家礼教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垂涎欲滴是什么描写 垂涎欲滴是什么


象征饮食和权力的“司母戊鼎”
孔子讲求克己复礼,"礼"在儒家等级观念中被视为维系尊卑长幼等一切社会关系的纽带 。"君君 , 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在儒学大一统之后,就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人们不可或缺的饮食方面 。正是这种孕育在政治制度下的礼乐之风吹拂,国家统治者可以享有钟鸣鼎食 , 家庭中的尊长可以享有珍馐玉食 。这种观念不同于现在,现在的长辈舍不得自己享用,往往把美味留给小辈们,而在古代则恰恰相反 。如《孟子》中所言:"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与梁惠王的这段对话 , 既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低下,蓄养牲畜 , 只有古稀之人方可食用 。也反映出了一种尊卑等级观念,长者为尊,可享用肉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