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乙类乙管是什么意思 新冠为什么改为乙类乙管


新冠乙类乙管是什么意思 新冠为什么改为乙类乙管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
新冠乙类乙管是什么意思 新冠为什么改为乙类乙管


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 , 一直实行动态调整 , 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 。
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 , 乙类27种,丙类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 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
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 。在依法的前提下 , 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 ,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 。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危害 , 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 。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 , 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 。
当新发传染病出现时,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缺乏认识,其传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变异特征尚不清晰,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我国自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应对以来,有效经验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实施甲类传染病管控措施 。但随着对疾病及病原体流行规律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 , 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积累,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
【新冠乙类乙管是什么意思 新冠为什么改为乙类乙管】
新冠乙类乙管是什么意思 新冠为什么改为乙类乙管


乙类乙管和乙类甲类有什么区别在疫情防控方面,“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报告时限方面 。对于“乙类甲管”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乙类乙管”传染?。τ?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
2、隔离措施方面 。“乙类甲管”传染病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乙类乙管”传染病根据病情需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
3、区域管理方面 。对已经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 , 可以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