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襻 鞋襻怎么读( 二 )


呱嗒板儿其实就是拖鞋 。用一块与脚同宽的厚木板,在前三分之一处用钉子钉一个帆布或胶皮带子鞋襻,就成了一双木拖鞋 。可能因为穿着走起来呱嗒呱嗒的响,所以也就有了“呱嗒板儿”的称呼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可能是因修补太费人力,公共澡堂的拖鞋逐步换成“人”字形或“X”形鞋襻的泡沫塑料拖鞋,悦耳的木拖鞋的“呱嗒”声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绝响 。


老澡堂一般分大池和小池,大池水温适中,属普及型 。小池的水温就比大池子烫一些,一般是专对喜欢水烫一些的特类人群 。池中的水温如时间长凉了,可告诉工作人员开蒸气筏门加热 。大池和小池的墙上都会标明一些“严禁在池内洗衣和打肥皂”之类的告示 。而洗头或打肥皂是有专门的洗头间 。那里设置的就如同我们现在家里的卫生间高低的热冷水龙头,澡堂备有脸盆供大家洗头之用 。后来才慢慢发展到了安装淋雨头和配有搓澡的工人,那时这两项是绝对没有的 。
洗完澡后,就可把进门发的浴巾铺到床上,坐下休息、聊天了 。大厅内一般每个单元内并排摆两张床 , 靠墙的床头处放着茶几,茶几下有搪瓷痰盂 。有些退休的老人常常把澡堂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大半天都会泡在澡堂中聊天,睡觉,泡澡 。


而那时,因为澡堂特少,周日常常要等很久才能找到一个空床 。而春节前几日更是人满为患,有时要排队几个小时的队 。
后来,为解决职工洗澡难 , 许多有条件的工厂纷纷自建澡堂 。我父亲单位也建了个澡堂 。每周二四六定时向职工开放 。家属按规定是不允许享受的 。我们小孩子也只有常常是想尽各种办法混进去洗个澡 。单位浴池条件较简陋,更衣室是几个一年四季都是铺着凉席的大床 , 衣服就脱在床上,个人将自己衣服堆成一堆 。反正那时每个人兜里都没什么钱 , 也没有什么手表、手机之类的贵重物品,所以大家都挺放心 。单位澡堂前期还备有“呱嗒板儿” , 日久了,许多鞋襻都断了,更新一两次后就再未更新 , 职工和家属洗澡时就只得自备拖鞋了 。


穿上呱嗒板,进入洗澡间 。单位澡堂比公共澡堂最大好处是安装有淋雨头,不用自带脸盆 。在单位澡堂还能真正体现公平 , 无论是厂长还是书记,都遇职工一样没有任何特权,大家都是一丝不挂,没有高低,没有贵贱,相互之间自由搭配的你帮我搓搓,我帮你搓搓 。大家都是在相互打着招呼,开着玩笑,很少谈论工作 。洗完澡后,还会相互递上一根烟,坐在大床上,天南地北的聊会天 , 说不定聊近了几人就会直接出了澡堂进酒馆 。澡堂也成了当时交流感情的一个最佳场所 。
随着社会、洗浴业的发展 , 澡堂变成浴池 , 浴池又变浴场,浴场又变会所;从五分钱洗个澡演变成洗个澡几千元,但澡堂的一壶清茶,三五知己的聊天文化却一直延续着 。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嵩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