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不听话只是在想你这是什么歌曲 我的心不听话总是在想你是什么歌

作者:苏芯冉 李树榕
由坏兔子(上海)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阿那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巴德玛主演的电影《脐带》 , 是一部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故事片 。影片虽有揪心、扎心、痛心的些许无奈 , 却也饱含着血缘亲情的浓浓温馨,以及母子俩一同寻找那棵一半已经枯死一半依然旺盛的“奇迹之树”的执着和期待 。痛、盼、知、悟,反映了观众完整的心路历程 。

我的心不听话只是在想你这是什么歌曲 我的心不听话总是在想你是什么歌


【我的心不听话只是在想你这是什么歌曲 我的心不听话总是在想你是什么歌】痛——阿尔茨海默病作为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 , 至今无法治愈 。《脐带》正是聚焦于这样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难点”上 , 试图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深切感悟 。影片中,由巴德玛扮演的母亲娜仁左格犯病时,会把尿涂在自己和大儿子脸上 , 跑出去后会迷失方向,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她还会往自家墙上涂抹各种色彩,衣着不整、毫无尊严地到处乱跑 。甚至把邻居从楼梯上推下去……大儿子要上班,孙子要上学,儿媳要顾家,当他们不得不把母亲锁在卧室里时 , 观众的心隐隐作痛 。观众看着银幕上那位时而慈祥微笑、时而忘我跳跃、时而无故发火的老母亲时,油然产生的“痛”,就成了观影过程中第一个直观感受 。
盼——小儿子阿鲁斯在北京以马头琴的高超演艺水平,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事业红红火火,粉丝越来越多 。孰料,远在家乡的妈妈病了,严重影响了住在镇子上生活并不富裕的兄嫂和侄子的生活 。当他看见锁母亲的铁链子时,听到母亲半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的喊声时,他决意丢下工作,接过哥哥的重担 , 带妈妈回到她日思夜想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由此,观众的“痛”在慢慢转变,一个“盼”字,成了无言的期待 。
儿子要唤起妈妈记忆的情感是真挚而深刻的 。他像医生,用照片、破旧的马头琴、合身的蒙古袍,极力唤醒母亲的记忆 。他像家长,看见跑到湖边的母亲在“幻听”中舞蹈,担心妈妈落水;看见离家出走的母亲昏睡在树林中,担心妈妈病倒……作为音乐家,儿子能否用自己创作的曲调,治愈妈妈的疾病呢?观众无不猜测着、期待着、望盼着 。尤其是当观众看到儿子把摩托车发动声、鸟叫声、波浪声等合成音乐时,盼 , 就成了大家最热切的情绪 。
知——影片另一个不能忽略的感奋点,是怎样破译失去理智的人时常闪烁的“意识密码” 。巴德玛的出色表演 , 让观众看到像儿童一样天真无邪的笑容,此刻 , 妈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主创人员不忍用恐惧、苦难、孤独诠释妈妈的潜意识,于是 , 就在老人偏离健康者的思维轨道时,他们更多是选择让妈妈“走进”昔日的美好时光 。而老人家执拗要去寻找那棵“一半枯死,一半茂盛”的奇树,就是美好情感的寄托和仅有幸福的记忆 。
生活中,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人,都在不懈寻找唤醒患者记忆的途径 。然而,患者一旦精神出了问题,他(她)脑海里的“黑匣子”究竟该怎样破译,他们是在想“好事”还是在想“坏事”,他们是否会有极端的危险行为,甚至有危及性命的行为 , 一切无从知晓 。《脐带》的主创人员,努力用艺术想象、联想、通感等,借助巴德玛糊涂中有清醒、清醒中有糊涂,时而“听话”、时而任性的表演 , 尽量给出自己的影像阐释 。片中的母亲形象可笑、可爱、可恼,却不可恶、不可恨、不可怜 , 这是该片在人物塑造上的可贵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