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推荐的书 张德芬推荐的书籍( 二 )


夸耀不幸 。借助自己的不幸让自己成为特殊的存在,以此作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
作为父母,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卑感,然后去识别孩子行为的背后是否存在自卑情结 。当出现自卑情结时,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鼓励孩子,引导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 。
3.父母的赏罚式教育是否可取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到:“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
图片来自网络
当父母对于孩子的正确行为进行奖励 , 孩子会形成一种认知:只要我这么做,就可以得到奖励 。长期以往,孩子会为了奖励去迎合父母的需求,追求父母的认可 。
孩子犯了错,父母的惩罚会让孩子压抑真实的想法,丧失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甚至产生叛逆或者退缩的心理 。虽然惩罚可以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
赏罚式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父母为了控制孩子而采取的一种不良行为 。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
赏罚式教育是有条件的,而鼓励是无条件的 , 并且是发自内心 。
父母应该学会甄别自己的话语是鼓励还是赞扬(赏罚式教育) ,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列出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 , 还是只看到了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鼓励孩子是父母必学的一项技能,需要不断的实践才可以掌握 。
4.父母与孩子需要课题分离
在人际关系中 , 我们要学会去进行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 。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要能分辨出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孩子的事情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没有进行课题分离 。父母对于孩子的课题进行强加干涉,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张 。当然这并不代表对孩子撒手不管 。
干涉与援助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强行介入就是干涉,长期的效果是孩子变成了没主意的人;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能力做好某件事情,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帮助 。
父母按照自己的经验和人生信条来设计孩子的人生跑道,总想把自己的人生模式刻在孩子的脑海中,这是很荒诞的事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掌控节拍的人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 。
最后 , 我把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经,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 。这本经好不好读 , 就看做母亲的耐心、爱心、运气和造化了 。“风筝”即使放手飞了,这本经还是常留母亲手中,还是会继续读下去,继续牵挂下去 。盼我们做母亲的能相互鼓励,彼此保重,永不气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