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是什么民族 南诏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 二 )


“凡人家所居,皆依傍四山”
相印证 。这让人所费解,因为我们知道 , 南诏国在后来以农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住在平地上应该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 为何要住在山上?
根据社会学的调查,汉族住山下,地势平缓,性格柔和;藏族住山上 , 站得高,看得远,自由奔放,性格鲜明;彝族住在山腰上 , 性格介于两个民族之间 。
另外 , 根据医学调查,彝族的老年人的人格基本上属于外向稳定型,即多血质-胆汁质混合型气质 , 这种气质的人擅长交往、活跃、乐观、反应快速、情绪兴奋度高 。
因此从这种调查情况看,我推测蒙舍诏的定居方式与他们的民族性格有着重要的关系 。这一条或许也可以作为蒙舍诏为彝族的旁证 。
彝族少女
另外,从建筑来看,南诏国的建筑已经变现出了极高的技艺水平 。从城墙的修建来看,南诏国城墙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地势 , 如利用溪流为壕沟或者以苍山洱海为天然屏障等 。另外,南诏国的建筑充分受到了内地的影响,如莲花纹的瓦当,卷云纹的滴水等,与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极其相似 。
在巍宝山中另有一座祭祀细奴逻的寺庙 。正殿摆放有细奴逻的泥像:光头、长横须、穿大领红黑条花满襟衣、小腿上缠有六条黑带 。在彝族的传说之中,这六条黑带象征着六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代表着细奴逻是这六诏的王者 。细奴逻的塑像旁还有两个侍卫,一文一武,拱卫着细奴逻 。这三人的服饰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一二百年前彝族的服装样式 。另外,个人看来这种一文一武,一左一右,一黑一白的造型设计很可能是参照了关帝庙的设计方式,从中也可一窥三国文化对于云南文化的影响 。
可以与之对比的是剑川石钟山石窟狮子关区的一窟南诏王全家造像 。窟全长1.24米,高0.6米 。窟内雕刻有一长座,座上有五所造像 。右侧是南诏王,头戴黑色高冠 , 袖手执笏板,络腮胡须;左侧是王后,戴莲花冠,身着绿衣;王与后之间坐着一位小王子,左右两侧各有王子、公主一人;座下左右有侍者两人,男侍一手持笔,一手执卷,站在细奴逻身边;女侍手持羽毛扇站在后侧 。
狮子关石窟的造像与巍宝山细奴逻庙的泥塑像有两点相似之处:之一点在于两尊细奴逻像都是大胡子;第二点在于对黑色的崇拜 , 在巍宝山的寺庙中,细奴逻衣服上有黑色花纹 , 小腿上缠有六条黑带,在狮子关的细奴逻像中,细奴逻头戴黑色高冠 。这一点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彝族文化中 , 彝族人民喜爱黑色 , 并且以黑色为高贵的颜色,有“黑彝”,“白彝”的划分 。而细奴逻本人与彝族应当是有关系的 。
石雕
二、 从考古发现看南诏的火葬传统不同于中原内地的土葬传统,在南诏国实行火葬传统 。如在《蛮书》中记载:
“蒙舍及诸乌蛮不墓葬 , 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惟收两耳 。南诏家贮以金瓶,又重以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 。其余家或铜瓶、铁瓶盛耳藏之也 。”
从文献记载看,南诏国的火葬传统遍及王室到民众,王室普遍采用金瓶银匣来储存自己的耳朵,普通民众多采用铜瓶、铁瓶来储存自己的耳朵,骨灰则掩埋在土壤之中 。
在实际考古发现中,证实了南诏国的火葬传统 。如楚雄高生福墓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墓碑一块,上面写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