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的由来
锅盔的来历有二种说法 , 一种是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 , 因而被叫做“墩饼” 。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 。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 , 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 , 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 。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 , 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 , 墩饼能“吃箭” , 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 。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作“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 。“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 。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 , 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一种是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服役的工匠人数很多 , 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于是一名士兵就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把这种饼称之而锅盔 。
锅盔是什么样子的食物
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皮是千层的,一层一层脆的掉渣,馅有一种非常香的香味,口感带点特别的香料辣,还有一种可甜可咸可辣,形状是圆的,贴在炉壁上烤 , 这个卖点在于饼带点硬 , 显得非常脆中间还是空心,甜味 。
锅盔有很多种,它就是中国的汉堡,中间夹杂着类似夫妻肺片的一些东西,连着面饼和馅儿一起咬下去,甜中带辣,越吃越有味,还有一种有点像烧饼,它是好吃的千层饼,有牛肉和鲜肉两种口味,馅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
著名锅盔
锅盔并非陕西独有的食品,河南的博望锅盔及油酥锅盔也相当有名 。博望锅盔是南阳地区的古老食品 , 是用酵面团与冷面团经揉合、揪剂、盖花纹烙制而成 , 吃起来酥香甘甜,美味可口 。据传 , 它的来历还是出自诸葛亮的妙计 。东汉建安年间,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诸葛亮首次用计,便在博望坡大败曹操军马 。获胜之后,班师回新野,派关羽带兵驻守博望 。
当时逢天旱缺水 , 饮水、做饭不便 , 士兵纷纷抱怨 。关羽派人请示诸葛亮,诸葛亮回复说:“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和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为盔 。”关羽命令士兵如法制作,果然烙出的饼香甜可口 , 士兵们吃了非常高兴 , 一个个都安心守城 。从此博望锅盔得名 , 并流传开来 。博望锅盔表面焦黄,刻以各种图案,样子相当美观 。
河南博望锅盔地址在哪
博望锅盔是河南省南阳地区的一种古老食品 。据说,它的产生和出名,与三国时的诸葛亮有密切关系。
相传,东汉建安年间,躬耕隐居于南阳的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巧用计谋,火烧南阳方城的博望坡 , 大败曹军 。诸葛亮班师重回新野 , 即令关羽领一千兵马镇守博望 。当时正值秋旱 , 博望城地势高而水位低,众军士饮水造饭十分困难,皆有怨言 。关羽恐军心不稳,欲弃城撤军,便派人星夜奔新野,向诸葛亮讨令 。诸葛亮闻言,即书信一封置于锦囊,令来人带回 。关羽正盼望间,闻有诸葛亮先生锦囊妙计,便急拆细看,乃是当地一省水食品制食法,书曰:用面搀水少许 , 和成硬块 , 大锅炕之 , 得食为盗 , 以饷将士 。于是,关羽令军士按信中所说如法炮制,果然得盔 。众军士食之,香不可言,无不称美叫好 。
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留下了“博望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的佳话 。这火烧博望一战,直杀得曹军死伤无数,尸横遍野,曹将夏侯淳、于禁、李典仓皇溃逃 。蜀军得了方城博望城,留下五虎上将关羽领兵驻守 。
那年,正值天旱,久旱不雨,城内古井干枯,水源断绝,连做饭的水都剩下不多了 。眼看将士们饥渴难忍,军心浮动,关羽急得火烧火燎,连忙修书一封,派人连夜送往新野,请诸葛亮下令退兵 。
诸葛亮接到告急文书,心想:博望乃军事要地,怎能轻易撤军弃城呢?苦苦思索了一夜,便回书一封,差人飞书送往博望城 。
关羽拆开一看,原来军师在信中告诉他:“用干面,渗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馈,饷将士,稳军心 。”这是一种节水食品的制作方法 。关羽心里暗暗佩服,想不到军师不仅善于用兵,甚至连做饼的方法也知道,真是奇人?。?br>于是,关羽便按照军师所言,派人制作馈饼 。这馈饼大如盾牌,厚似酒樽,食起来脆香爽口做起来简单方便 。将士们终于靠着它渡过了道道难关,坚守了博望城 。
从此,“博望锅盔”便出了名,绵延千载,流传至今 。
【锅盔的由来】
推荐阅读
- 关于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节的由来小故事
- 黎氏的由来
- 木门的材质有哪些种类 木门的材质有哪些种类图片
- 西湖的由来
- 怎么删除iphone通讯录 怎么删除iPhone通讯录里显示号码的联系人
- 烧饼的由来
- 唐人街由来,唐人街是怎么立足的
- 良的由来
- 闪电的由来
- 腾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