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的意思全解,王之涣凉州词的意思全解

凉州词的意思全解

凉州词的意思全解,王之涣凉州词的意思全解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 。
凉州乐舞不仅是西北乐舞的代表,也是中原王朝乐舞中的精华,被尊为"国乐" 。隋朝确定的9种国乐,有七部是凉州输入的,其中《西凉乐》最著名 。
开元年间 , 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
王之涣凉州词的意思全解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全文意思: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以门荫入仕 , 授衡水主簿 , 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 。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 。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 。
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 。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王之涣精于文章 , 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 。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
凉州词的意思全解,王之涣凉州词的意思全解


《凉州词》作品赏析: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 , 气象开阔 。“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 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后两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 , 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
以上内容参考:
凉州词古诗意思《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凉州词古诗意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 , 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 , 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 , 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 , 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 , 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 , 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
王翰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 著名诗人 。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 , 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
鉴赏评价
其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 , 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 , 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 , 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 , 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 , 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 , 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 , 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 , 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
评价
《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 。
《唐诗直解》:悲慨在“醉卧”二字 。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 , 可谓绝唱矣 。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 , 令人厌憎 。“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 。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
《增订唐诗摘钞》:诗意在末句 , 而以饮酒引之,沉痛语也 。若以豪饮解之,则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
《而庵说唐诗》:此诗妙绝,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 。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 。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 , 顿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
《唐诗别裁》:故作豪饮旷达之词 , 而悲感已极 。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 , 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
《诗法易简录》:“君莫笑”三字喝末句有力 。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气格俱胜 , 盛唐绝作 。
其二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 。万里别家,多年不归 , 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 , 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 , 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 , 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 。诗风苍凉悲壮 , 但并不低沉 , 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
【凉州词的意思全解,王之涣凉州词的意思全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