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的造型美特点在于,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是什么

古陶瓷的造型美特点在于

古陶瓷的造型美特点在于,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是什么


古陶瓷的造型美特点在于造型丰富、式样优美 。
古陶瓷是艺术品的一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 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
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是什么北宋官窑瓷器的特点 北宋官窑瓷的器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礼器类、二是文房用具类 。礼器类 , 主要是严格按照宋徽宗推崇“新成礼器”的主导思想和观点,严格按照《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以仿古代青铜器为主,使其件件有典 , 达到“尚其象”“格神明”的艺术境界 。
礼器类为朝廷所用,有瓶、尊、鼎、炉、觚、簋等非民间用品及款式;文房用具类主要为笔筒、笔洗、笔架、水盂、水注等,笔洗的造型很多,有直口、撇口、葵口、侈口、花口、鼓钉寿桃、炫纹、兽头、等 。
多种样式 。真正符合文人的艺术想象力 。北宋官窑瓷将文房用具提升到令人惊叹的艺术高度 。
北宋官窑瓷在原料选用上可以说是极其讲究和奢华,优质的原材料,要经过四季的风吹日晒,雨水、冰雪的浸润 , 到了春季自然软化,碾磨粉碎、过筛成粉、水积池澄 , 从中提炼瓷泥,反复揉搓,使之化为“绕指柔棉” 。另外,还选用了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石磨粉入釉,使其釉质淳厚均润,肥若堆脂,纯净如水,莹润如玉,真正达到了“润、蓄、雅、净”的效果 。
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 , 古朴浑厚,而不失精巧俊秀 , 比例协调,曲线优美,形态恰到好处 , 多一分显肥;少一分则瘦,高一分显莽;矮一分则墩 。北宋官窑瓷无不表现出宋徽宗的审美境界和文人气质 , 这是历朝历代所不能仿的 。
北宋官窑瓷无精美的雕饰和艳丽的涂绘,唯以简单精炼的造型及梦幻般的釉色,浸俏着自然开裂的纹片,让所有的人感到迷人的魅力来自艺术,而创造艺术的人一定秉承着至高无上的追求 。
【古陶瓷的造型美特点在于,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是什么】北宋官窑瓷的釉色是宋徽宗所喜爱的青瓷,天青、粉青、月下白、炒米黄等,窑变出深浅不同的青绿釉色,把青瓷所能表达的颜色完美的`表现出来 。不但彰显着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韵含中庸、温和的中国传统文化儒教思想 。
北宋官窑瓷开片裂纹极富有神秘感,冷热膨胀后受力不一,裂纹有大有小 , 有粗有细,更重要的是所裂纹路还有层次感 , 最多开裂层可达七层之多 。所开裂纹是由最外层及表层开始裂,大片裂纹即“龟背纹”是器物遇冷后产生的 , 由于外部环境的关系,膨炸的同时,浑浊的窑烟炝色入内形成人们所说的“铁线” 。所谓的“金丝”,则是器物出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的 。细小的开裂纹路呈黄色,那是多年氧化的表现 。注意观察:“金丝是围绕着铁线展开 的” 。这就是北宋官窑的特点之一“金丝铁线” 。器物通身盛开,体现着一种大自然天地合一的美 。
北宋官窑所选用的瓷土含铁量很高,这种含铁量高的胎体,遇到高温烧造时 , 器物的露胎处会形成一种黑紫的颜色,很像刷上的护胎釉,器物的口沿处施釉烧造过程中微有下垂 , 致使内胎外露,产生出“紫口”特征 。而足底无釉处则成为黑红色表层,称之为“铁足” 。因此 , “紫口铁足” , 是北宋官窑瓷的典型特征 。
北宋官窑瓷,胎质细腻 , 胎体厚重,施釉层多,显得釉肥胎厚 , 有垂釉现象,刀修圈足不是那么精细,很像不规则的泥鳅背 。
北宋官窑瓷的更重要的特征 , 也是人们鉴别北宋官窑瓷的法宝:即器物本身烧造时,堆积成很多乳沫状的气泡,有的气泡破了 , 形成了空洞,经过长期自然氧化,特别是经过八九百年的自然氧化后,用五十倍的放大镜发现破了的气泡空洞内是黑褐色的焦状体 。而形成这种焦状态的自然氧化过程最少也得五百年以上 。而明清两朝所仿制的宋官瓷的死亡气泡空洞,则是浅黄色的状态 。那么,我得出一个结论:“时间越长 , 死亡气泡内的自然氧化颜色越深这是谁也仿造不了的” 。
北宋官窑的总体艺术特征
北宋官瓷外观的总体艺术特征可概括为:造型古朴庄重,釉质如脂如玉,所裂纹片灵动飘逸 , 形如龟背,色如鳝血,釉面莹莹冰片极富美感,且器口微微泛紫 , 底足褐红如铁 。作品观之神韵内蕴、质朴无华,不独无什么精美雕饰和装饰,也更无什么艳彩涂绘,其完全凭藉自身釉色和幻放的纹片之美抵达其冰清玉洁、神韵天成的美学境界 。清乾隆帝为北宋官瓷所赋诗句李唐越器久称无 , 赵宋官窑珍以孤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摩挲真是朴之朴,咏叹仍非觚不觚 。合赠何人合长吉,簪花得句负奚奴 。
北宋官窑瓷器
器形
北宋官瓷当时作为国家礼器的创制,其造型通常以仿青铜器为主,是当年宋徽宗“新成礼器” 的一部分,以徽宗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也即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作品件件有典 , 禀赋深义,加上徽宗本人艺术王者的身份和爱好,故北宋官瓷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礼器,主要为朝廷所用,代表作品有瓶、尊、鼎、炉、觚、盘等器形;二是文房用具 , 此与徽宗个人的喜爱密切相关,也主要供徽宗个人使用,代表作品主要为“文房四宝”,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列,主要在于北宋官瓷笔洗的造型千变万化,计有直口、荷口、葵口、寿桃、弦纹、兽头、兽耳等多种样式,器形可谓琳琅满目,无有穷?。浞痔逑至嘶兆诘奈幕腔酆痛丛?。
釉色
北宋官瓷对釉色的追求与完善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其釉质肥厚,瓷无修饰,主要以釉色之美、纹裂之俏 , 去追求艺术上至高至上的大境界 。常见有天青、粉青、月下白、炒米黄等釉色,且以粉青为上 。明学者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中言:“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 , 色之下也”清光绪三十四年开始编纂,兼收百科,重在溯源的《辞源》第二册“官窑”栏也道:“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大观间京师置窑烧瓷 。胎骨有白、灰、红之分 。其土取自汴东阳翟 , 淘炼极精 。釉色有天青、翠青、月下白、大绿 。粉青为上,淡白次之” 。
釉质
由于北宋官瓷在原料选用、色调调配上甚为讲究,尤其在原料选用上,可以说是穷其奢华,不惜代价,添加有品质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这也自然成为注重烧制成本的民间窑口和其它窑口不能仿造到位主要原因 。在烧制过程中 , 按器形的要求,北宋官窑对汝窑的支烧法加以改进,增添了垫、支垫结合的烧法,器物受力更均匀,使得胎骨也更坚挺,从而为釉质更趋淳厚、匀润创造了条件 , 真正达到了肥若堆脂,抚之如缎似玉的,攥之仿佛出油的艺术效果 。
开片
北宋官瓷釉面的开片 , 得益于其独到的工艺,所开片纹极富节奏感,如水波粼粼,晶莹剔透,开片不仅流畅 , 且小器也可开龟背大片,纹如鳝血,产生出令人惊叹的纹裂美 。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 。但北宋官窑瓷却慧眼识珠,利用这一陶瓷缺陷开创了著名的纹片釉,同时利用其独特的坯釉配方 , 施釉方法和烧成技术,创造出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这些不是装饰的装饰 。严格地说,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的美 。也有学者认为北宋官瓷的鳝血纹为上品,如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中就说“(官瓷)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 , 细碎纹,纹之下也 。”
“紫口铁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