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区概念什么时候提出

海洋保护区概念什么时候提出

海洋保护区概念什么时候提出


海洋保护区的概念是于1962年世界国家公园大会首次被提出 。
海洋保护区又称海洋自然保护区 , 是指以保护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目的,依法对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海域、海岸、河口湿地、岛屿及其它需要加以特殊保护的海域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海洋保护区具有各种不同的定义 , 有些定义将其看作是纯粹的水域保护区,也有些包括一定陆地区域的海岸带保护区;有些是严格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也有些是不同类型的海洋管理区 。
为了指导各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海洋保护区定义为:“任何通过法律程序或其他有效方式建立的,对其中部分或全部环境进行封闭保护的潮间带或潮下带陆架区域,包括其上覆水体及相关的动植物群落、历史及文化属性” 。该定义涵盖内容相对广泛,凡是符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目标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海洋保护区都包括在内 。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成立于哪年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2005年 , 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正式获批 。
海洋红线什么意思    海洋红线全称是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 具有特殊重要海洋生态功能 , 必须实施严格管控、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 
注1: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海洋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
注2:通常包括重要河口、重要滨海湿地、特别保护海岛、海洋保护区、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遗迹、珍稀濒危物种 集中分布区、重要滨海旅游区、重要砂质岸线及邻近海域、沙源保护海域、重要渔业水域、红树林、珊瑚礁、 海草床及自然岸线等区域 。 
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自然保护区 。但未来,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为了专门保护南极海洋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保护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
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Ross Sea region Marine ProtectedArea)于1980年提出建立设想 。2011年提出了在罗斯海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议 。2016年10月28日,由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的代表决定在南极罗斯海地区设立海洋保护区 。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将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约15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将禁止捕鱼35年,其中约112万平方公里将被设为禁渔区 。
我国第一个海洋保护区我国第一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是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西门岛位于浙江省乐清湾北部,隶属于温州乐清市雁荡镇 。西门岛滩涂湿地总面积为2.8万亩,有缢蛏、泥蚶、彩虹明樱蛤、珠带拟蟹守螺等37种岩礁性生物和92种泥滩生物 。乐清湾滩涂湿地(包括西门岛滨海湿地)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为重要鸟区,拥有世界级濒危鸟类黑嘴鸥、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斑嘴鹈鹕以及大量湿地水鸟 。西门岛的红树林区 , 是全国最北端的一片红树林 。
【海洋保护区概念什么时候提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