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中国人的劣根性有哪些
1、旁观心理 。中国人面对事情,大都袖手旁观,如同看戏一般 。如果事情发展较好,自已自然要有一份 。事如果情发展不好 , 自已也不过是个旁观者,与自已也无多大关系 。因此 , 在中国,看热闹的多,真正能站出来仗义执言的少 。
2、过客心理 。中国人到一个地方 , 仿佛都没有打算长久住下去,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他们往往不关心所居住地方的兴衰 。既然不是自已的地方,自已便也无须为这个地方作什么贡献 , 要做的只是这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可以索取 。
3、官位心理 。在中国,官位主宰了国民的一切,经过几千
鲁迅从经说过国人的哪些缺点和不足鲁迅先生说的国人的三大劣根性是: 一、精神胜利法 二、卑怯的奴隶根性 。三、狭隘、保守、因循守旧、胆小怕事的心理特征 。
鲁迅刻画的什么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精神鲁迅先生所说的国人的劣根性主要表现在『阿Q正传』中,现引用评述如下
鲁迅小说的主人公(除了《故事新编》外)几乎都是下层劳动者和知识分子 。鲁迅在无情地解剖他们的灵魂的同时,也给予他们哀怜和同情 。然而 , 对阿Q是例外,尽管阿Q是一个地道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鲁迅却不给他以哀怜和同情,而把中国国民的种种劣根性附聚在他身上 。鲁迅在1930年10月《答<戏>周刊编者信》中,反对把《阿Q正传》改编为剧本或电影 , 因为“我之作此篇 , 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 。显然,鲁迅不相信“明星”们能理解他的月的,他的目的在于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正因为阿Q身上集中诸多恶劣的根性,所以他挨打、挨饿乃至最后被杀,都“不必以为不幸” 。
那么,在阿Q身上,集中了哪些劣根性?我们不妨把它们统称为“阿Q精神” 。
阿Q精神的第一个特点是“自尊癖” 。阿Q本是极卑微的人 , 他没有家 , 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 , 只给人家做短工,人们忙碌的时候才记起他,一空闲,便把他忘记了 。然而,阿Q却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赵太爷儿子进了学 , 他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 。阿Q甚至瞧不起城里人,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成“条凳”、煎大头鱼时加葱丝,都是“可笑”的 。
阿Q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欺弱怕强” 。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他寻衅跟王胡子打架,打输了,他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他估量小D瘦小打不过他,骂小D是“畜生” , 小D让着他,他却不依不饶,进而动手抓小D的辫子;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动手动脚 , 扭住她的面颊,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大肆轻薄 。可是,当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时,他脱口说了句“秃儿” , 不料被“假洋鬼子”听见了,“假洋鬼子”举起了“哭丧棒”,他便赶紧缩起脖子,等着挨揍,连吃了几棍子,一点不敢反抗 。
阿Q精神的第三个特点是“性幻想狂” 。他认为,“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 , 一定想引诱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 。所以,当赵太爷的女仆吴妈在厨房与他谈几句闲天时 , 他便忽然抢上去对吴妈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 。”
阿Q精神的第四个特点是“泼皮耍赖” 。他跑到尼姑庵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他还强词夺理,说:“这(萝卜)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
阿Q精神的第五个特点是“善于投机” 。阿Q本来是对革命一向“深恶而痛绝之”的,但当他看到“未庄的一群鸟男女(在革命到来之际)的慌张的神情”时,便想:“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我要什么就是什么 , 我喜欢谁就是谁” 。于是他想到了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钱家的桌椅;想到了复仇,把和自己打过架的小D、王胡子连同侮辱过自己的赵太爷、秀才和假洋鬼子统统杀掉;他想起了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假洋鬼子的老婆、秀才娘子和吴妈,拿不定主意究竟要谁 。所以,当他的“革命”要求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便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 。
阿Q精神的第六个特点是“自欺欺人”,即“精神胜利法” 。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 , 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于是他心满意足,俨然得了胜利似的 。当他被关进牢房时,他便“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当他被拉去杀头时,他便“觉得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也未免要杀头的” 。所以 , 阿Q“永远是得意的” 。
阿Q精神的第七个特点是“奴隶性” 。阿Q看到审讯他的人穿着长衫,便知道这人有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立即跪了下来 。长衫人物叫他站着说话,但他还是跪着,并且第二次审讯他时,他仍然下了跪 。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自然是有所指的 , 意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的素质太差,革命的基础太薄弱 。然而,鲁迅先生在刻划阿Q这个人物性格时,显然是有生活原型的,这种生活原型不可能具体地落在某个人身上 , 而是众多生活原型抽象性的组合,使人人都要从阿Q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为什么小说发表后,鲁迅当时供职的教育部的同事们,都怀疑小说在讽刺自己,鲁迅并因此丢掉了他的教育部佥事的职位 。
【鲁迅小说中中国人的劣根性有哪些】
推荐阅读
- 鲁迅的一篇小说奔月,奔月鲁迅主要内容概括
- 鲁迅关于挤时间的名言,鲁迅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 鲁迅一生中创作了多少篇文章呢,鲁迅先生一生一共写了多少篇文章
- 无常中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 鲁迅去世于哪一年,鲁迅先生逝世于哪一年的
- 鲁迅先生称西游记为什么,《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什么?
- 鲁迅为什么说中国之根本在于道教
- 大树对什么
- 什么是光盘,小朋友光盘行动文案
- 发热包会自己停,自热小火锅加热包多久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