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才会降价?( 二 )


事实上,自2019年非洲猪瘟影响开始,我国生猪的存栏量就向来处于负增长态势,这也赠猪肉市场的供赠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不过陷入2020年之后,生猪存栏量已显然恢重,虽然同比增速仍为负,但却有了大幅度收窄,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27.5%转变为2020年第二季度的-2.2% 。
另外,从养猪利润走势上看,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度走高,近期亦是从5月下旬的1506.8元/头归升至8月上旬的2634.6元/头,而利润的显著增添又会加快养殖户的补栏节奏,进而赠未来生猪存栏量和产能的持续增添提供了保障 。在此基础上,猪肉市场的供需紧辗十势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利好后期猪肉价格的归落,和下半年CPI集体运行的稳定 。
3
然而,相比于单纯的猪肉价格涨跌,还有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
拉长光阴轴可以发明,近些年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已是司空见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戏码更是屡屡上演,这也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猪周期” 。诚然,“猪周期”的形成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息息相关,可是问题的根源依然在于生猪产业链反抗市场波动与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猪肉市场无法长期平衡运行与健康发展 。
而首要的症结,便是养殖户在生猪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 。
我们知道,养猪是一门技术活,绝不是把猪喂饱了杀掉吃肉那么简单 。整个过程错综重杂,涉及到饲料、饲养、繁殖、流通、屠宰、加工等诸多环节,它们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所谓的生猪产业链 。
这当中,生猪饲养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直接决心追薯饲料和屠宰加工的市场容量与结构,可是这一核心环节却没有享受到“核心”的待遇,只因相比于屠宰、深加工和流通零售等其他环节,生猪养殖户显然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时常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麻厌:
一方面,在市场的波动下,养殖户(尤其士凑通农户)的效益及利润难以得到稳定保障 。伴随着各种饲养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贷款难度与规模养殖用地难度的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农户养殖的踊跃性,选择在市场萧条期纷纷放弃养猪,严重影响到生猪存栏数量与猪肉市场供赠规模 。
另一方面,各环节议价能力的不对等,间接导致了生猪产业链节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生猪收购商的笼罩范围极为广泛,故而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掌握程度要远胜于普通养猪农户,这会让农户们在交易时处于尽全的被动地位,养殖户时常无法首席光阴获悉市场真切需求,也就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生产;更有甚者,一旦风险来袭,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流通企业甚至可以联手压低收购价格或“成本转移”和“顺势加价”,将市场风险转嫁到养殖户身上来 。
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极简单因决心失误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再加之生猪产业化程度低、从众心理强,时常会浮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造成生猪供赠规模和猪肉市场价格的大幅颠簸 。
而这,才是猪肉价格持续疯涨的根本缘故 。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势必会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存 。长怨麓看,想要真正实现猪肉市场的平衡运行,我们理应要从根本入手,切实解决生猪产业链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着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做大做强 。
唯有如此,才不会让猪肉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靡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