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铛铛车有什么历史?铛铛车开通时为什么受阻?( 二 )

2.全市能开的就剩下5辆
历经波折,铛铛车总算是开出来了 。最先开辟了四条线路,按照北京城道路布局,及繁华大道的交通要求,尽可能都照顾到:第1路由天桥到西直门,第2路由天桥到北新桥,第3路是东四到西四的环形线路,第四路由平安里到北新桥 。三年后,又开通了第5路(崇文门内至宣武门内)、第6路(崇文门外到和平门外)和第7路(天桥到永定门) 。除了第4路、第6路是单轨,其余各路都是双轨,随着运行的需要,个别线路的起始站后来不断变化,但整体上还是保持最初的样子 。笔者认为老妈当年常坐的很可能是2路,因为她家住虎坊桥,可能是步行到大栅栏,经珠市口、山涧口到天桥,一共三站地——因为北京密集的居民区都藏在主要大街之后,所以出家门徒步走上三五里才能乘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
铛铛车刚刚开通那会儿,京城百姓都觉得这是个稀奇的事物,纷纷一乘为快,有事无事,无论快慢,都要挤上去坐一坐,尝尝新 。那时车票便宜,著名学者金云臻先生回忆:“平常从东四到西四乘人力车,至少也要铜元三四十枚,电车票呢,分头等三等(没有二等),头等铜元五枚到十二枚,三等只要三到九枚”,比人力车便宜三到四倍,一下子就赢得了平民百姓的青睐 。头等一般设在前面,座位用藤编靠背,三等在后面,座位是车厢两侧光木板的硬座 。可笑的是,如果站在头等座位那一段,也要按照头等座的价格买站票 。

当时,售票员在肩头挎一个黄色皮袋子或白帆布袋子,铜元、铜元票、毛票都放在里边 。他们卖的车票,各段有各段的颜色,放在票板上,用红蓝铅笔一划,交给乘客 。那时的售票员极有礼貌,满嘴的“劳驾”、“麻烦您”、“哪位给老人家让个座儿”,听起来特别和谐 。在司机头顶上面有一块一尺多长,四寸多宽的玻璃小阁,里面写着站名,司机举手一摇,就会翻出下一站的站名,不识字的也不要紧,只要提前跟售票员打招呼,售票员一准儿会提示您到站下车 。而乘客再多,也是秩序井然,排队等车,先下后上,上车后也主动往里走,给后面的乘客行个方便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管民计民生,北京电车公司管理混乱,车辆破旧不堪且无人修理 。到1948年北平解放前,全市能开的铛铛车就剩下5辆,还留下打油诗一首:“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上下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可见境况之惨 。
3.铛铛车离开后的北京公交
新中国成立后,首都的交通问题是人民政府着重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特地从南京调来88辆美国道济公共汽车,漆成红黄两色担当首都的公交运输任务,此后又进口了匈牙利的伊卡洛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大型齐头客车充任运输主力,到1957年,铛铛车不再作为公交车辆使用,也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
后来,公交车更新换代、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刷卡乘坐等等,都或多或少“强制”着人们学会有序乘车,而车厢广播里反复播放的文明出行提示,听上去颇让人无奈,仿佛是教成年人重新温习小学生都应恪守的道德准则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倒觉得,物质的丰富与否,与社会风气的好坏并无必然联系 。当有些人推崇的是“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也承载不了那许多的卑贱与贪婪 。
推荐阅读
- 北京冬奥会什么时候举行,北京冬奥会什么时候举行开幕式
- 一小时人生怎么造车 一小时人生蒸汽时代攻略
-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怎么刹车 动物森友会刹车技巧介绍
- 谢大脚于月仙车祸原因 于月仙出车祸了吗
- 动物森友会月球车怎么做 动物之森月球车制作方法介绍
- 武威献血车在哪里
- 雪天行车路面会有不少前车行驶的轨迹最好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12月3日
- 停车未熄火在车里睡觉有什么危险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12月12日
- 开端司机为什么放诗情下车
- 合肥电动车上牌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