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


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


第一,“立冬宜晴不宜雨”的意义 。农村谚语中说,“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 。过去人对于天气变化,主要是从多年来的变化中总结经验,以立冬这天的天气变化,预测整个冬天的冷暖天气变化 。过去没有天气预报,人们依靠在实践中摸索带有“规律”性的常识安排农耕生产 。如果立冬当天是晴天,整个冬天非常冷;如果立冬下雨,那意味着整个冬天暖和 。冬天的冷暖,直接决定着来年庄稼的丰收与否 。
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


第二,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过去人们认为立冬是晴天,将来整个冬天降雨降雪明显增多,天气变冷,这对于以前农民种庄稼都靠天吃饭,农耕生产缺乏灌溉设备的现实,如果降雨降雪增多,来年春天庄稼生长旺盛,加上天冷,田地里越冬的害虫冻死,庄稼丰收 。而如果冬至这天下雨下雪,将预示着是暖冬,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 。所以,人们都期盼着立冬这天下雨下雪,为来年庄稼的丰收打好基础 。
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


第三,正确看待古人的流传的农谚 。
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在当时缺乏科学常识时,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没有现在天气预报的科学准确,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就是依靠它判断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民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这些流传下来的农谚指导农业生产的局限性显现 。实事求是地说,古代谚语只是经验总结,与现代的天气预报的科学性无法相提并论 。但客观地说,农谚语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它也是在当时环境下的事实总结 。
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


第四,冬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 。
在北方,“立冬”人们有吃饺子的习俗,这源于“交子之时”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人们在“交”子之时吃饺子的古老习俗也就流传下来 。所以,在北方,人们在立冬都要吃饺子 。同时,农村老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因为每到冬季,北方天气寒冷,进补大温大热的牛羊狗肉,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 。
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


【为什么“立冬宜晴不宜雨”】所以,立冬的这些谚语在过去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也是人们长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 。虽然当时条件简陋,人们对世界万物认识能力有限,但它也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如今,人们通过不断改造世界,对万事万物认知能力的增加,这些谚语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可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万年经验也慢慢退出社会发展的舞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