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见孔子文言文译文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译文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pic.yunnanlong.com/220911/154I95G2-0.png)
《论语》第13章 子路【01】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 。之,指老百姓 。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说:“不要懈怠 。”
【解读】无
【02】 注释 译文 解读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曰:「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解读】无
【03】 注释 译文 解读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 。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 。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ī,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ò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 。”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 。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
【解读】 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 。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 。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 。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 。“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 。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
【04】 注释 译文 解读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不建议吃橄榄油 橄榄油哪个牌子好
- 纹身这辈子就废了 有纹身不能做什么工作
- 桃子酒好处多多
- 生熟豆子打的豆浆营养一样吗
- 用泡过的生豆子和煮熟的豆子打豆浆的区别
- 2男子深圳地铁站抽皮带抡头盔互殴 拳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 孩子长痘痘该怎么办呢
- 哪种吃法更适合孩子
-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翻译和注释 稚子弄冰古诗翻译及注释
- 如何减肚子上的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