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内则
【原文】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①縰笄总,拂髦②冠缨,端韠(bì)③绅,搢笏 。左右佩用,左佩纷帨④、刀、砺、小觿(xī)⑤、金燧⑥,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偪,屦着綦(qí)⑦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 。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帙⑧,大觿、木燧、衿缨⑨,綦屦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
【注释】
①栉:梳头 。
②髦:用假发作的刘海 。成人戴帽,是表示自己虽已成人,但仍怀赤子之心 。父母去世后则脱掉此帽 。
③韠(bì):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 。
④纷帨:拭物之巾,其作用有似今日之手帕 。
⑤觿(xī):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 。用骨、玉等制成 。
⑥金隧:在阳光下取火的铜镜,如今日之凸透镜 。
⑦綦(qí):鞋带 。
⑧縏帙:装针线等物的袋子 。
⑨衿缨:衿是系上 。缨,大约是条五彩丝带 。女子许嫁以后要拎缨,表示已经有夫婿了 。
【翻译】
天子命令冢宰,对万民百姓降下教令 。儿子服侍父母应该在鸡叫第一遍的时候就洗漱完毕,后将头发用缁帛束成髻,插上发簪,再用一条丝带系于发根垂其末于髻后,戴上假发作的刘海,带好帽子,系好帽带,穿上玄端,系上蔽膝,系上大带,把笏插入带间 。身上左右两边佩戴上常用之物 。左边佩的是手帕、小刀、磨石、小觿和金燧 。右边佩的是射箭用的玦和捍,笔管和刀鞘,大觿和木燧 。打好绑腿,穿好鞋子,系好鞋带 。媳妇服侍公婆就像儿子奉父母一般,也是在鸡叫第一遍的时候就洗漱完毕,后将头发用缁帛束成髻,插上发簪,再用一条丝带系于发根垂其末于髻后,穿上玄色绡衣,系上大带 。身上左右佩戴的东西,左边和男子一样,右边则佩戴针、笔管、线、丝绵、大觿、木燧六样东西 。其中的针、笔管、线和丝绵都装在一个小袋子里 。在头发上系条五彩的丝绳,系好鞋带 。做媳妇、儿子的应该将自己梳洗整齐面见公婆、父母给其请安 。
【原文】
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①痒,而敬抑搔之 。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 。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 。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 。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潃瀡(xiǔ suǐ)②以滑之,脂膏以尝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
【注释】
①苛:疥癣 。
②潃瀡(xiǔ suǐ):用粉芡调成的浓汁 。
【翻译】
在公婆父母的住处,应该轻声细语地问候;如果他们身上疼痛或疥癣作痒,应该恭敬按摩抓搔患处 。他们外出时有时应走在他们的前面,有时也应在其后,并拉着手或者搀扶住他们的胳膊 。请他们洗手时,年龄小点地捧着脸盆在下面接水,年龄大点地从上方往他们手上浇水,洗过之后递给他们擦手巾 。接着问他们有什么想吃的,再恭恭敬敬地送到身旁,和颜悦色地应承 。厚粥、稀粥、酒、甜酒、菜肉羹、豆子、麦子、大麻子、稻、黍、粱、秫,所有的这些食物随便选择 。在烹煮的时候还应在放上枣子、栗子、糖稀、蜂蜜使其甘甜,在粉芡汤放上新鲜的或干燥的堇、荁、白榆会使其更加柔滑,再用油脂搅拌之后让其更加鲜美 。等到父母和公婆都尝过之后再告退 。
推荐阅读
- 日者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翻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原文赏析
- 石涧记原文和翻译 石涧记柳宗元翻译
-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 陆游的书愤诗全文翻译
- 陶庵梦忆翻译和原文 陶庵梦忆序翻译和原文
- 临路歌翻译及赏析 临终歌原文赏析分享
- 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魏其武安侯列传赏析
-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翻译 摸鱼儿辛弃疾原文赏析
- 迂公修屋文言文翻译 迂公修屋原文及翻译注释
- 登岳阳楼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